六、環境影響預測
(一) 設置專題
1、 按影響因素分:水、氣、聲、固、生態、水土保持
2、 按工程階段分:建設期、運行期
(二) 選擇與應用模式
1、根據項目情況
2、根據周圍環境狀況:導則推薦模式為主,國際公認模式為輔
3、關于固廢
(1) 分類:
按特性分:一般固廢,危險廢物(泛指除放射性廢物以外,具有毒性、易燃性、反應性、腐蝕性、爆炸性、傳染性因而可能對人類的生活環境產生危害的廢物)
按來源分:城市固體廢物、工業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
(2) 特點:影響長期、潛在
(3) 環境主要內容和特點
(4) 環評特點
分兩類:一是對一般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由產生、收集、運輸、處理到最終處置的環評;二是對處理、處置固體廢物設施建設項目的環評。
特點:必須包括項目涉及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貯存、運輸、預處理直至處置的全過程;為了保證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收、貯、運體系,在環評中與處理、處置設施構成一個整體。
(三) 預測與評價
1、工況選擇:
正常工況、非正常工況、事故排放
2、影響時段
3、預測范圍:評價范圍外的敏感點也應交代
4、結果與說明
預測結果―占相應標準%
預測結果+本底值―占相應標準%
(最大值+最大值)
案例P431-436,P451-461,P478
七、環保措施分析
(一) 措施的技術經濟可行性分析和預測結果
1、污染物是否達標排放
2、能否長期穩定運行
3、熟悉程度
4、投資效益比
(二)達標可行性
布袋除塵:管理水平要求高;不能出事故
《案例分析》P437-440,462-463(缺灰場),481-482
(三)總量控制
因子:SO2,煙塵,粉塵,COD,NH3-N,固廢
指標量
總量控制章節的編寫思路:項目的排污總量必須在達標排放的前提下,小于地方環保局下達的指標量。見《案例分析》P441-442(總量控制政策/污染物總量控制因子的確定/SO2和煙塵排污總量指標獲得的措施/確定SO2和煙塵控制總量),P483
(四)確定清潔生產水平
火電行業沒有獲得批準的清潔生產指標:“十五”計劃水重復利用率60%
1、設備
2、治理措施
3、相關指標
4、資源綜合利用
P441:原材料及產品/生產工藝及生產設備/單位發電量指標(煤、水耗、水回用率、污染物排放量)/綜合分析
(五) 環境監測、環境管理計劃
八、環評結論分析
(一)建設項目規模、選址、布局、選線的優化分析
規模:產業政策,周圍環境
選址:環境功能:容量,禁止類,相關環保政策
周圍環境
總體規劃
布局:總體規劃
廠內:對環境的影響
(二)規劃方案優化分析
廠址
多方案、多工藝
總平面布置方案
(三) 環境影響預測、評價結論的正確得出與結論正確性的判定
1、預測方法、參數:可靠性
2、基礎資料
3、工藝、措施、產業政策、環境政策
4、排放達標、總量
5、環境質量達標
判斷項目從環保角度講是否可行 P442-443,P463-464,P483-484
(四) 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結論分析及制定整改方案
(五) 環保審批登記表
如實
(六)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竣工驗收登記表
建設項目:三次逐步深入分析
環境狀況:三次逐步深入分析
結論衡量:環評基本技術原則:八條
與擬建項目特點結合;
與項目可能影響的區域環境相結合;
遵循法規、標準、技術政策和規劃;
正確識別項目可能的環境影響;
適當的預測評價技術方法;
促進清潔生產;
環境敏感目標得到有效保護,不利影響最小化;
替代方案和減緩措施環境技術經濟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