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7頁
五.綜合分析:(每題10分,共20分)
某雙聯拱隧道二次襯砌施工完后,不久即發現與中隔墻相連處拱腳部開裂并滲水,試分析原因并采用何種方法以解決滲水?(施工圖如下圖所示)
原因分析:因雙聯拱隧道中隔墻上部巖柱施工時出現空洞,而采取壓漿處理又將排水盲管堵死,水壓逐漸增大,使得二次襯砌外側拉裂,內側壓潰,裂縫逐漸貫通出現拱腳部開裂滲水
現象。
解決方法:首先,將中隔墻高度降低,使其配筋滿足施工過程中受所的最大彎距,同時二次襯砌與中隔墻獨立設置,與隧道分修相同設置自己完整的排水系統,使之徹底解決雙聯拱隧道二次襯砌與中隔墻相連處拱腳部的開裂和滲水病害。
某隧道進口施工圖如下圖所示,圍巖屬Ⅱ類圍巖。地質填圖所示巖層為灰巖和泥灰巖,節理發育,產狀為視傾角為6°42′,產狀2°∠62°。試分析說明施工時如何進洞。
從原地面線可以看出,進洞口為一偏壓隧道,且左側為30m多的高邊坡。施工步驟如下:
首先按設計圖采用逆做法從上向下完成邊仰坡的噴錨支護;
第二步,施做明洞段,將明洞(完成二次襯砌)施工到與仰坡相接;
第三步,完成右邊擋墻的施工,以減少山體對隧道的偏壓作用;
第四步,采用小導洞超前的上下階法開挖,先施作小導洞;
第五步,利用鋼拱架作支撐,采用超前注漿小導管支撐拱部;
第六步,采用預裂爆破進行擴挖,嚴格貫徹短進尺、弱爆破、早封閉、各工序緊跟的原則;
第七步,每一進尺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一般為0.5~1m,臺階間距為3~5m,下部封閉完后,才可撤出上部橫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