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風險損失的概念與分類
風險損失是指由于一個或多個意外事件的發生,在某一特定條件和特定企業內外產生的多種損失的綜合。產生于企業內部的損失,稱企業風險損失;其余稱企業外部風險損失。在本概念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基本觀點。
第一,意外事件是產生風險損失的直接原因。防范風險損失的關鍵在于預測、預防、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預測是指注重風險預測,變意料之外為意料之中;預防是指在預測的基礎上,預先做好各種應變準備;防止則是指對可避免的不利的意外事件,通過全面管控,使其消除在萌芽狀態。
為實現上述目標,有必要對意外事件的分類做簡要說明。據事件的可預見程度,可分為可預見與不可預見意外事件;據事件的可控程度,可分為可避免與不可避免意外事件;據事件發生的地點,可分為企業內部與外部意外事件;據事件的性質,可分為自然意外事件、社會意外事件、經濟意外事件、科學技術意外事件等。據事件對社會進步所起的作用,可分為積極意外事件與消極意外事件。
第二,風險損失是由意外事件引起的企業內外多種損失的綜合。這實際上是強調風險損失構成的復雜性及與非企業風險損失的區別。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條件下,也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損失,諸如正常的停工損失、廢品損失等,這些不是這里側重研究的內容。所謂風險損失是特指出乎意料之外的有關損失。風險損失種類繁多。從損失的性質上分,可分為經濟損失、政治損失、企業信譽損失等,從損失的作用時間長短上分,可分為長期損失與短期損失;從損失與企業經濟聯系程度上分,可分為直接經濟損失與間接經濟損失;從損失的可預防程度上分,可分為可預防風險損失與不可抗拒風險損失。人們對待風險損失的態度,往往注重經濟損失,忽視政治損失與企業信譽損失;注重直接經濟損失,忽視間接經濟損失;強調不可抗拒風險損失,忽視可預防風險損失;強調企業內部風險損失,忽視企業外部風險損失。這些認識對全面防止風險損失極其不利,必須加以糾正。
第三,概念中強調的“特定條件、特定企業”,是指意外事件的發生只是產生風險損失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就是說,只有意外事件的發生,企業不一定產生風險損失。對于采取了得力預防措施的企業,不僅不會蒙受風險損失,相反會獲得風險收益;只有那些措施不得力的企業,才會蒙受風險損失。這實際上是提醒人們,風險損失通常是可以預防的,其成功的關鍵在于企業要積極主動采取防范風險損失的措施。
風險損失的特點
一般地說,風險損失具有以下特點:
①可預見性。即風險通常是可以預測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任何意外事件的發生都有先兆,只要人們能及時采集這些先兆性信息,綜合分析處理,總會發現事物變化的規律,對意外事件的發生做出準確及時的預測預報,這對于企業防止風險損失是有特殊意義的。但目前由于人們的能力所限和工作失誤,尚不能及時預測預報全部意外事件。
②可預防性。既然意外事件通常可以預見,當然也就可以預防對應的風險損失了。對于未知意外事件可能引起的損失,企業一方面可采取得力措施,防止有害意外事件的發生;另一方面,企業也可預先做好應變準備,不幸事件雖然發生也可化險為夷。當然,所謂可預防不是絕對的。
③可分配性。即風險損失可以依據風險共擔原則,在企業內外和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合理分配。這也為防止企業風險損失提供一條有效途徑。
④突發性。即風險損失往往瞬間出現,給人以突然襲擊,淬不及防。這就要求企業臨危不亂,沉著應變,化不利為有利。
⑤并存性。即指風險損失與風險收益是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兩個側面,它們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伴隨風險的增大,風險收益和風險損失會同步增大。如果企業敢于承擔風險,既可望獲得風險收益,也可能蒙受風險損失,企業必須做好兩手準備。
⑥競爭性。就是說企業風險源之一來自競爭對手,企業風險損失大小通常與企業競爭成敗有關,因而,企業必須認真研究對手的競爭策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證企業始終處于不敗之地。
⑦多樣性。即風險損失的存在形式是復雜多樣的,企業對此必須深刻理解。
⑧系統性。即風險損失是一種覆蓋面很廣的多種社會損失的綜合,各類損失是相關的整體。這就要求企業必須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整個風險系統,統籌兼顧全方位、全過程,發揮系統優勢,采取綜合調控措施,既要抓住重點,又不能顧此失彼,因小失大,才能確保企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