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一、案例分析題 |
1.背景: 某高校機修實習車間基礎工程,分別為混凝土墊層磚帶形基礎、混凝土墊層鋼筋混凝土獨立柱基礎、土壤三類。由于工程較小,采用人工挖土,移挖夯填,余土場內堆放,不考慮場外運輸。室外地坪標高為-0.15m,室內地坪為6cm混凝土墊層、2cm水泥砂漿面層。磚基墊層、柱基墊層與柱混凝土均為C20混凝土,基礎墊層均考慮支模。基礎平面圖見圖,基礎剖面圖見圖。 ![]() ![]() 問題: 1.根據《全國統一建筑工程預算工程量計算規則》的規定,土方工程量如何計算?是否考慮土方的可松性? 2.屋面上沒有圍護結構的水箱間,其建筑面積如何計算? 3.根據《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列出該基礎工程所包括的分項工程名稱及計量順序。 4.計算各分項工程的工程量。 |
正確答案: 問題1: 答:根據《全國統一建筑工程預算工程量計算規則》的規定,土方工程量應按挖掘前的天然密實體積計算,不考慮土壤的可松性。 問題2: 答:根據《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范》規定,屋面上沒有圍護結構的水箱間,不應計算建筑面積。 問題3: 答:該基礎工程所包括的分項工程有:磚帶形磚基礎、鋼筋混凝土獨立柱基礎、帶形基礎混凝土墊層、獨立基礎混凝土墊層、鋼筋混凝土地圈梁和等五個分項工程。土方工程包括有:平整場地、人工挖溝槽、人工挖地坑、基礎回填土、室內回填土和場內土方運輸等六個分項工程。因此,本基礎工程共有11個分項工程。它們的合理的統籌計算順序如下: ![]() 問題4: 解: 1.平整場地=11.04×8.34=92.07㎡ 2.人工挖基礎土方: 挖土深度=1.85-0.15=1.7m 外墻墊層長度按中心線、內墻墊層長度按基底之間的凈長線計算。 磚帶形磚基礎土方: L ![]() L ![]() V ![]() ![]() V ![]() ![]() V ![]() ![]() 獨立基礎土方: 挖土深度=1.85-0.15=1.7m,其工程量按以下公式計算: V ![]() ![]() 基礎土方工程量=條形基礎土方+獨立柱基土方 =89.93+8.99=98.92m ![]() 3.鋼筋混凝土地圈梁: 混凝土工程量=(L ![]() ![]() =[2(10.8+8.1)+(8.1-0.24+3.6-0.24)]×0.18×0.24 =(37.8+11.22)×0.18×0.24=2.12m ![]() 鋼筋工程量: φ12:L=(圈梁長度+T形接頭錨固長度×T形接頭個數)×主筋根數 =[37.8+11.22+(30d+6.25d)×4]×4=(49.02+1.74)×4 =203.04m φ6.5: L=[圈梁長/鋼筋間距+內墻道數]×每根箍筋長 =[(37.8+11.22)/0.2+2]×[2×(0.21+0.15)+12.5×0.0065] =197.92m 鋼筋混凝土地圈梁鋼筋用量: φ12:203.04×0.888=180.30kg φ6.5:197.92×0.260=51.46kg 4.鋼筋混凝土獨立柱基: 混凝土工程量=擴大面以下六面體體積+擴大面以上四棱臺體積 =2.1×2.1×0.3+0.4/6×[2.1×2.1+0.5×0.5+(2.1+0.5) ![]() =1.323+0.7613=2.084m ![]() 鋼筋工程量: φ10:L=(2.1-0.07+12.5d)×[2.1/0.15+1]×2=64.65m 獨立柱基礎鋼筋:φ10:64.65×0.617=39.889kg 5.混凝土墊層:2.3×2.3×0.1=0.529m ![]() 6.磚帶形磚基礎:基礎長度計算:(外墻中心線,內墻凈長線) 磚基 ![]() 磚基 ![]() V ![]() =(1.4+0.394)×0.24×19.56+(1.4+0.656)×0.24×29.46-地圈梁 =8.421+14.536-2.12 =20.84m ![]() 7.磚基混凝土墊層=1.0×0.45×L ![]() ![]() =1.0×0.45×18.7+1.2×0.45×28.5 =23.81m ![]() 8.基礎回填土=挖土體積-室外地坪標高以下埋設物的體積 式中: 埋設物體積中應加上室外地坪以下柱體積=0.4×0.4×(1.05-0.15) =0.144m ![]() 磚基礎體積中應扣除室內外高差部分體積=0.15×0.24×(19.56+29.46) =1.764m ![]() V ![]() =98.92-[2.12+2.084+0.529+(20.84-1.764)+23.81+0.144] =98.92-47.76=51.16m ![]() 9.室內回填土=底層主墻間凈面積×(室內外高差-地坪厚度) =[11.04×8.34-(19.56+29.46)×0.24]×(0.15-0.08) =(92.07-11.765)×0.07 =5.62m ![]() 10.土方場內運輸=挖土總體積-填土總體積 =98.92-(51.16+5.62)=42.14m ![]() 計算結果列入工程量匯總表,見表。 ![]() 本案例問題1、2主要考核《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范》、《全國統一建筑工程預算工程量計算規則》對建筑面積和土方工程量計算的規定。 問題3要求根據圖和《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規定,列出±0.00以下應計算的各分項工程名稱和計量順序。 問題4要求根據圖3-1、3-2設計圖示尺寸和《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規定,遵循合理的統籌順序,逐項計算各分項工程的工程量。 本基礎所含各分項工程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如下: 1.平整場地=底層建筑面積 2.挖基礎土方:墊層面積×平均挖土深度 平均挖土深度是指:墊層底表面至室外地坪的高度 3.地圈梁 混凝土工程量=圈梁高×圈梁寬×圈梁長 鋼筋工程量: 主筋總長=(圈梁長+T形接頭錨固長度×T形接頭數)×主筋根數 箍筋總長=[圈梁長箍筋間距+內墻道數]×每根箍筋長度 4.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 混凝土工程量=擴大面以下六面體體積+擴大面以上四棱臺體積 鋼筋工程:底座為正方形,雙向配筋。 鋼筋總長度=(構件長-保護層+彎鉤增加長度)×[基礎長/配筋間距+1]×2 5.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墊層=墊層寬×墊層長×墊層厚 6.磚帶型基礎=(基礎深+大放腳折加高度)×基礎寬×基礎長-嵌入基礎的構件 體積 7.磚基墊層=墊層寬×墊層厚×墊層長 8.基礎回填土=挖基礎土方體積-室外地坪標高以下埋設物的總體積 9.室內回填土=底層主墻間凈面積×(室內外高差-地坪厚度) 10.余土外運=挖基礎土方體積-(基礎回填土體積+室內回填土體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