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5 共1頁
一、案例分析題 |
1.某建筑公司與某單位于2003年7月8日簽訂了教學樓承建合同,合同約定由于甲方責任造成總工期延誤1天,甲方應向乙方補償1萬元,若乙方延誤總工期1天,應扣除乙方工程款1萬元;施工中實際工程量超過計劃工程量10%以上時,超過部分按原單價的90%計算。雙方對施工進度網絡計劃達成一致(見下圖)。![]() 施工過程中發生以下事件: 事件1:A工程(基礎土方)原計劃土方量為400m ![]() ![]() ![]() 事件2:B工程施工中乙方為保證施工質量,將施工范圍邊緣擴大,原計劃土方量由300m ![]() ![]() 事件3:C工程施工結束后,監理工程師認為基柱內管線放線位置與設計圖樣不符,經剝露檢查確實有誤,延誤工期2天,發生費用2萬元。 事件4:I工程施工中發現甲方提供的設計圖樣有嚴重錯誤,修改圖樣致使乙方施工拖延3天,發生費用3萬元。 事件5:G工程施工中乙方租賃的設備未按時到達現場,影響乙方施工拖延2天,發生費用1萬元。 問題 1.該工程的計劃工期為多少天?關鍵線路包括哪些單項工程? 2.上述事件中哪些應進行工期補償,哪些應進行費用補償? 3.該工程實際工期為多少天?應扣除或補償乙方工程款多少萬元? 4.如果C、I工程共用一臺起重機,網絡圖中應如何表示?起重機正常在場時間為多少天?由于甲方責任在場時間增加多少天?如何處理?如補償費用,是否補償機上工作人員費用? |
正確答案: 1.用標號法確定計劃工期和關鍵線路。 原計劃網絡中計劃工期為36天,關鍵工序為:A-C-F-J-M。 □中數據為事項最早時間或ES。△中數據為事項最遲時間或LF(見下圖)。 ![]() 2.索賠事件分析表見下表所示: ![]() 事件1:發生在關鍵工序中,屬甲方責任,按計劃工期8天平均每天完成50m ![]() ![]() 事件4:發生在非關鍵工序,甲方延誤責任,雖延誤3天(本工序TF=1,其緊后工序為K,TF=3)對總工期無影響,故工期不予補償,費用補償3萬元。 事件2、3、5均為乙方責任,故不予工期補償和費用補償。 3.實際工期計算如下圖所示。 ![]() ![]() 包含甲方責任延誤工期時間的工期為37天。 包含甲、乙雙方延誤時間的實際工期為39天,排除甲方責任工期37天剩余2天,即為由于甲方責任延誤工期。故甲方應扣除乙方工程款2萬元。 4.C、I共用1臺起重機的施工計劃可用下圖表示。 ![]() C工序最早開工時間ES=8,I工序最早開工時間ES=18,最早完工時間EF=27,故正常情況下起重機在場時間為(27-8)天=19天。 在甲方延誤責任的前提下,C工序ES=9,EF=19,I工序ES=19,EF=31;故起重機在場時間為(31-9)天=22天,比正常情況下增加了3天。 若起重機為乙方自有,應分別按原定臺班費定額(工程量增加)或設備折舊費(窩工)給予補償。 若起重機為乙方租賃,應分別按原定臺班費定額或租金給予補償。 費用補償時不應支付機上工作人員工資費用,因此項費用已包含在機械臺班費定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