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當前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對各國產生了巨的沖擊,中國也沒能逃過全球性經濟危機。房地產泡沫處在爆裂的邊緣、股市熊市、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外向型企業危機等等一系列問題使中國面臨了嚴峻的經濟形勢。
在市場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在我們浙江――成長型中小企業集中的經濟地帶,有眾多的企業已經受到這場經濟災難的波及,縫紉機王臺州飛躍集團的破產、印染老紹興江龍集團的倒閉、以及溫州地區中小企業的集中倒閉等等,給我們浙江的企業敲響了警鐘。
而與此同時發生的“三鹿”問題奶粉事件,震驚全國,令全社會關注,其危害之、影響之壞、范圍之廣,令人觸目驚心。我們不得不反省產品質 >品質量的企業管理中所擺放的位置,視產品質量為企業生命的觀念是否已經在迅猛的經濟浪潮中逐漸喪失?
一些快速成長中的企業紛紛倒下了。資金鏈的斷裂、產品質量事故不斷、食品安全問題涌現等等現象的出現,所有的這些問題留給我們新一輪的思考:在如此嚴峻的經濟形勢、惡劣的市場環境下,企業靠什么突出重圍?低勞動力成本已經不再是我國最優勢的情況下制造出的“質量”能否再為企業發展創造經濟奇跡?
二、成長型企業的特點與質量管理現狀
在前一輪經濟迅猛發展的帶動下,許多企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其規模擴速度、市場占領速度都非常迅速,企業處于成長階段,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由于企業處于這樣一個特定的階段,伴隨而來的共性的管理問題也是與這個階段企業的特點密切相關的。
成長型企業一般具備下述特點:具有較快的發展速度、具有持續發展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管理系統亟待完善、缺乏完整的戰略規劃,但高層管理擁有強烈的發展欲望、資金和人才是制約成長型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等等。在管理系統方面,特別是在質量方面,國內部分成長型企業紛紛導入了ISO9000標準 >標準,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加強過程控制,體現以顧客為關注焦點,持續改進的思想。ISO9000系統在一定程度上使企業管理走向流程化、規范化,但是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企業導入ISO9000標準的動機多樣性從而導致其實施效果千差萬別,企業搞管理體系“兩張皮”的現象比較普遍,管理體系審核的有效性的缺失導致了體系實施陷入惡性循環等等。具體地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企業高層管理過度關注市場和企業盈利,提到質量就想到要耗費資金,而處于成長型的企業面臨的資金制約因素,也致使質量意識難以深刻貫徹;企業缺乏人才而致使質量管理這項技術性工作難以有效開展;成長型企業管理基礎較弱,管理系統分散導致質量管理方式單一和方法缺乏系統性等等。
由于企業的精力集中在市場擴張上,快速的擴張使得企業不能很好地思考和解決內部的管理問題,而市場規模的擴也進一步加深了問題的解決難度,如果管理者沒有系統地加以解決這些問題,如此長期累積,勢必削弱其持續發展的市場潛力,影響企業的科學、健康發展。那么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成長型企業應如何在市場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確確實實使質量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力量;如何讓質量管理上升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并把質量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三、戰略質量管理的思想簡述
質量管理工作在國內開展的歷史與其在國外的發展歷史比較來說是短暫的,很多方法和理論還處于不斷摸索、不斷完善中。目前全球制造中心的轉移,使得國內很多企業采取新的產品策略,從低成本轉向增強產品技術或功能含量方向上來,這使得質量生命線對于增強產品的競爭性優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市場環境的變化,為了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質量管理已經不僅僅是傳統模式下的全過程控制以確保產品制造質量的概念。質量已經上升到戰略高度,成為最高管理層在構筑企業核心競爭優勢時必須考慮的第一因素,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需要。對于成長型企業來說,要構筑競爭優勢,獲得持續發展的市場潛力,具備戰略高度的質量意識與觀念顯得尤為重要。
戰略質量管理的思想融入到企業內部管理中,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增強質量的市場性,加強市場營銷在質量管理中的作用。
質量的市場性強調了質量是市場的質量,是消費者認可的質量。其它質量(設計質量、制造質量)則是達到這一質量的手段,其它的質量活動必須圍繞著市場質量的管理活動而進行。它不僅強調商品的最終質量要由消費者評價,而且還包含消費者怎樣評價商品質量的內容。市場質量觀在肯定商品的質量高低最終要由消費者的主觀感受來評價的前提下,進一步認為:消費者的主觀感受除了受商品本身各種可以感知的因素影響之外,還受消費者心理預期的影響。針對消費者心里預期,市場營銷在在質量管理中的作用至少有兩個方面:第一,控制消費者預期心理;第二,控制產品的技術或功能含量,以免技術或功能過度。
2、從流程式的質量控制向模塊式質量控制的轉變。
傳統的質量管理實行的流程式的質量控制,如原材料的采購,它先確定整個采購的工作流程,然后對流程中的每個點實行質量控制。而在信息時代,由于生產方式和合作方式的改變則不可能也不必要進行工作流程的各個點,它實行的是模塊控制,也就是把一項工作或一個項目以工作合同方式進行安排,每個工作合同就是一個模塊,項目的領導只在自己的中央控制室,協調所有合作伙伴。
3、從“封閉型”質量管理到“開放型”質量合作的轉變。
傳統的質量管理是針對一個組織而言,它必須有固定的組織結構進行質量職能分解。傳統的質量管理組織結構形式為:廠長-質量副廠長-職能部門質量員-車間質量員-班組質量員,各個層次上的人員都負責自己那部分的質量。在信息時代企業為了能迅速地抓住出現的市場機遇,必須在短期內尋找合作伙伴組成聯合體,生產市場急需的產品,一旦達到目的聯合體就迅速地解散,所以用傳統的質量管理方式顯然是不行的。它必須以質量合作的方式來代替質量管理。質量合作指為了保證最終項目的質量,合作伙伴以分散的方式完成各自所應承擔的項目模塊的質量(包括產品質量、價格、交貨期、服務等),如果發生問題時,通過信息網絡進行協調,而合作伙伴間一般不進行生產現場的直接控制。
4、追求經濟發展指標、環境發展指標和社會發展指標的“綜合指標”滿意。
戰略質量管理下企業應建立經濟發展指標體系、環境發展指標體系以及社會發展指標體系。經濟發展考慮充分就業、經濟均衡發展;環境發展考慮減少污染、節約能源;社會發展考慮最限度滿足人類物質、文化需要。企業制定綜合指標體系,協同三個分系統指標體系并將它們耦合,制定最佳發展策略。企業各項管理活動的實施均衡考慮三種指標體系的協同發展,將會使未來的質量管理不再局限于某一分系統,真正做到系統化、全局化管理。
四、成長型企業實施戰略質量管理的意義
成長型企業具有持續發展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想要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就應該從戰略的高度審視質量問題,尤其是企業的高層應充分發揮質量管理原則之一的領導作用,從系統的角度進行全方位質量管理,這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一,質量的市場性研究有助于把握顧客心理,增強顧客滿意。這是質量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有顧客和市場,企業才能生存和發展。
第二,實施模塊化質量控制和開放型質量合作,是國際化市場所趨,有利于企業優化質量成本,共享質量管理技術,提高企業的運轉效率和工作效益。
第三,戰略質量管理強調追求經濟、環境、社會綜合指標的滿意,延伸了質量管理的內涵,高度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質量,也是一種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