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將途經邢臺市的沙河市、橋西區、邢臺縣、內丘縣及臨城縣,穿越該市的7條主要行洪河道,總長93.3公里。目前,南水北調總干渠邢臺段的勘界以及實物指標復核工作已經基本結束,部分標段計劃于10月底或11月初開工。按照計劃,2014年汛后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將全面實現通水。屆時,邢臺全市年均分配可用水量達3.3億立方米,這將極地優化邢臺市的水資源配置,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
工程時間
10月底開工2014年通水
2002年10月,國務院批準了《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同年12月30日,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建設。從此,全長1432公里的南水北調工程從規劃論證階段進入了實施階段。根據南水北調總體規劃方案,中線工程分兩期實施。中線一期工程建設目標調整為:2013年完成主體工程,2014年汛后通水,爭取提前,目前已全線展開。
今年6月,國家批準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總干渠邯(邯鄲)石(石家莊)段工程設計方案。而邯石總干渠邢臺段的各項工作,在今年下半年即進入了快速推進階段。
7月8日,河北省南水北調中線邯石段征遷安置工作會議在邢臺市召開,標志著征遷安置工作正式啟動。8月3日,邢臺市召開了南水北調征遷安置實施方案編制培訓會議。8月11日,邢臺市政府召開了南水北調征遷安置實施動員會,與沿線5個縣(市、區)政府簽訂了征遷安置責任書。
9月10日,南水北調總干渠邢臺段全線93.3公里的勘界以及實物指標復核工作結束,計劃本月完成征遷實施方案編制并組卷報批,爭取今年10月底部分標段開工。南水北調工程總干渠邢臺段也將由此轉入開工建設階段。
總體規劃
投資約95億,穿越7條行洪河道
據邢臺市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王義章介紹,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邢臺市境內輸水總干渠,自沙河市侯莊村西進入邢臺市,于臨城縣西瀆村東出境,全長93.3公里,設計概算投資約95億元,其中征遷安置投資近40億元。
邢臺段總干渠途經沙河市(15.9公里)、橋西區(17.8公里)、邢臺縣(8.9公里)、內丘縣(23.6公里)、臨城縣(27.1公里)5個縣(市、區),并將穿越邢臺市的7條主要行洪河道。為此,自南向北,要依次在沙河、七里河、白馬河、小馬河、李陽河修建倒虹吸,在泜河、午河則修建渡槽。
邢臺市區段總干渠穿過七里河之后,將向西環路靠近,并在賈村西與西環路平行向北,至北環路后偏西,總長8公里,占地寬度163米,渠道上口寬度93米,水面寬度47米,挖深11米。此段總干渠自西環路向西依次為專用路、總干渠、防洪堤、排洪溝。市區內還將沿總干渠修建9座交通橋。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共將在邢臺境內修建橋、閘、涵等建筑物174座。其中沙河倒虹吸為中線工程黃河以北段規模最的交叉建筑物,全長4335米,分南北兩段布置。
水量分配
全市年均能分到3.3億立方米水
邢臺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水資源十分短缺的地區之一。由于長期超采,地下已形成面積的寧(寧晉)柏(柏鄉)隆(隆堯)淺層漏斗區和南(南宮)巨(巨鹿)威(威縣)深層漏斗區。長期以來,水資源問題已成為制約邢臺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瓶頸。
根據有關規劃,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后,年均分配邢臺市可用水量達3.3億立方米,市區占1.58億立方米。這將極優化邢臺市水資源配置,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
南水北調總干渠邢臺段共設6個分水口門(由南向北依次是贊善、鄧家莊、南郭、劉家莊、北盤石、黑沙村),供水范圍為邢臺市所有縣城及重點城鎮和工業區。其中贊善分水口門供沙河市、沙河電廠、南和、任縣、平鄉、巨鹿、廣宗、威縣、南宮、新河、清河、臨西等縣城;鄧家莊分水口門供邢臺發電廠;南郭分水口門供邢臺市區(含邢臺縣直)、東汪工業區;劉家莊分水口門供內丘縣城;北盤石分水口門供臨城縣城;黑沙村分水口門供寧晉、柏鄉、隆堯的縣城和華龍工業區。
從贊善分水口門至威縣縣城還將新開挖一條長82公里的輸水分干渠——贊善干渠,設計流量10立方米/秒。工程完工后,邢臺市將形成“兩總三縱四橫”的供水格局。
間接效益
拉動相關投入600億元以上
有關專家指出,投資近百億元的南水北調干渠工程邢臺段,是今后幾年擴內需、保增長的一個重點項目,保守估算,能夠間接拉動600億元以上的相關投入。工程項目一旦開始實施,必將對邢臺市財政稅收、相關產業發展、沿線經濟發展、群眾生產生活起到極的帶動和促進作用。
比如上面提到的贊善干渠,僅配套工程估算投資就高達43億元,其中水廠以上投資18億元,水廠以下投資13億元,重氟區水改及污水處理利用投資12億元。
不僅如此,邢臺市境內的32座橋梁也將因此而提高標準,其中公路橋梁17座、生產橋7座、市區8座。特別是市區交通主干線上的橋梁寬度,將達到26米—42米,與城市規劃道路實現全面對接,拓寬了城市發展空間。此外,邢臺的城市防洪工程也與總干渠防護工程進行了有機結合,就此解決了邢臺市區對西部山區洪水無設防的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