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二、多項選擇題
61.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的工作程序有:(1)投資機會研究階段;(2)編制項目建議書階段;(3)可行性研究階段;(4)項目評估階段;(5)項目決策審批階段。
62.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的主要內容有機會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不同階段的工作內容與深度會有所不同。
63.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消費者自身因素。家庭經濟狀況、職業和文化水平、個性與愛好、年齡與性別、家庭結構與家庭生命周期階段等。
(2)消費者相關群體。家庭、親朋、同學、同事、領導,間接相關群體等。
(3)企業形象。產品形象、服務、競爭強度等。
(4)客觀因素。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科技、社會心理、習俗等。
64.選用問卷調查法,需設計問卷。問卷的設計步驟如下。(1)確定所要收集的資料。(2)決定問卷調查方式。(3)決定問題內容。(4)決定問題形式。(5)決定問題用語。(6)決定問題先后順序。(7)決定檢驗可靠性問題。(8)決定問卷版面布局。(9)試調查。(10)修改及定稿。
65.在我國,目前影響企業選擇投資戰略的因素雖然很多,但基本上可以歸結為:一是國家的經濟形勢、經濟政策以及:企業投資自主權的大小;二是企業所屬行業或即將進入的行業技術結構、技術水平和競爭結構差異及平均利潤率水平;三是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概況及企業素質;四是市場需求狀況和企業開發市場的能力;五是企業籌集和調配資源的能力。
66.競爭力分析可以依據波特提出的五種競爭力模型或普拉哈拉德與哈默爾提出的核心競爭力理論進行。具體項目優劣勢分析內容如下。(1)自然資源占有的優勢、劣勢。(2)工藝技術和裝備的優勢、劣勢。(3)規模效益的優勢、劣勢。(4)新產品開發能力的優勢、劣勢。(5)產品質量性能的優勢、劣勢。(6)價格的優勢、劣勢。(7)商標、品牌、商譽的優勢、劣勢。(8)項目區位的優勢、劣勢。(9)人力資源的優勢、劣勢。
67.經濟技術因素包括擬選址的經濟實力、協作條件、基礎設施、技術水平、市場潛力、人口素質與數量等。
68.項目基本預備費包括三項內容:(1)在批準的設計范圍內,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及施工過程中所增加的工程費用,設計變更、工程變更、材料代用、局部地基處理等增加的費用;(2)一般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和預防自然災害所采用的措施費用;(3)竣工驗收時為鑒定工程質量對隱蔽工程進行必要的挖掘和修復的費用。
69.《關于固定資產投資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節能篇(章)”編制及評估的規定》對“節能篇(章)”的內容和深度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規定“節能篇(章)"在對節能措施進行綜述的同時,應分析建設項目的建筑、設備、工藝的能耗水平和其生產的用能產品的效率或能耗指標。
70.公用工程與輔助工程指的是主要生產裝置和輔助生產裝置以外的所有配套裝置和工程。例如,供電工程,給水排水工程,通訊工程,供熱工程,通風與除塵工程,壓縮空氣系統,氮、氧與其他工業氣體系統,冷凍與空調系統,科研和分析化驗,維修設施,倉儲設施,環保工程,辦公樓,消防站,車庫,綠化工程,圍墻和傳達室,廠外工程,其他工程等。
71.決策分析與評價階段的廠區道路方案設計的內容包括道路型式、路面寬度和縱坡的確定,以及路面的選擇。其深度需滿足總平面布置、土石方量計算和投資估算的要求。
72.主要的節能措施有:
(1)工藝流程應采取節能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不得選用已公布淘汰的機電產品,以及產業政策限制的產品序列和規模容量。
(2)搞好余熱、余壓、可燃氣體的回收利用。
(3)對工藝裝置、爐窯、熱力管網系統分別采取有效的保溫措施。
(4)盡可能避免生產工藝中能量的不合理轉換。
73.設備運雜費通常由運費和裝卸費、包裝費、設備供銷部門的手續費、采購與倉庫保管費構成。其中,采購與倉庫保管費包括采購人員的工資。
74.債券評級較高的,可以以較低的利率發行。而較低評級的債券,則利率較高。債券發行與股票發行相似,可以在公開的資本市場上發行,也可以以私募方式發行。
75.項目財務評價中的財務盈利能力分析包括現金流量分析(動態分析)和靜態分析兩部分。這兩部分分析可以并行進行,互不影響。
76.企業的財務報表主要是指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
77.財務分析的取價原則有:(1)財務分析應采用預測價格;(2)現金流量分析原則上應采用的價格體系;(3)償債能力分析原則上應采用的價格體系;(4)對財務分析應采用價格體系的簡化;(5)《指南》對財務分析應采用價格是否應該包含增值稅的處理。
78.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可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由企業自行確定,一般采用直線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原稱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工作量法又分兩種,一是按行駛里程計算折舊;二是按工作小時計算折舊。稅法也允許采用某些快速折舊法,即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
79.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規定,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在所得稅后利潤的基金提取方面與內資企業有所不同,內資企業提取的是法定盈余公積金、公益金和任意盈余公積金(項目評價中往往只考慮前兩項);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提取的是儲備基金、職工獎勵和福利基金以及企業發展基金。在利潤和利潤分配表的編制中應予注意。
80.屬于機會成本性質的費用,如土地補償費、青苗補償費等,按照機會成本計算方法調整計算。
81.國民經濟評價的主要工作包括:識別國民經濟的費用與效益、測算和選取影子價格、編制國民經濟評價報表、計算國民經濟評價指標并進行方案比選。
82.國民經濟評價中,確定土地費用的原則主要有:
(1)城市的土地已經很大程度上存在由市場形成的交易價格,市區內的土地、城市郊區的土地可以采取市場價格測定影子價格。
(2)農村的土地按照機會成本的方法測定影子價格。項目使用農村土地的社會費用,由土地的機會成本和因土地轉變用途而發生的新增資源消耗兩部分構成。
(3)屬于轉移支付的,如糧食開發基金、耕地占用稅等,應予以剔除。
83.項目社會評價的社會影響分析包括:項目對所在地區居民收入的影響;項目對所在地區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影響;項目對所在地區居民就業的影響;項目對所在地區不同利益群體的影響;項目對所在地區弱勢群體利益的影響;項目對所在地區文化、教育、衛生的影響;項目對當地基礎設施、社會服務容量和城市化進程等的影響;項目對所在地區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的影響,分析預測項目建設和運營是否符合國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84.影響社會環境變遷的因素包括:對自然和生態環境的影響,對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影響,對能源節約的影響,對耕地和水資源的影響等。
85.根據項目周期,可將社會評價分為三個層次:初級社會評估、詳細社會分析、建立監控和評估機制。
86.社會評價的原則和要求除了選項abce外,還包括:(1)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的發展目標為依據;(2)可比的原則;(3)以人為本的原則;(4)“有無”對比的原則;(5)要深入社會調查,搞準基礎情況,提高分析評價的科學性。
87.環境影響評價,必須按照規定的標準進行。因此明確評價適用的標準應為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內容之一。適用的標準主要包括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指標三類。
88.敏感性分析是投資項目經濟評價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種技術,用以考察項目涉及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對項目效益的影響,找出敏感因素,估計項目效益對它們的敏感程度,粗略預測項目可能承擔的風險,為進一步的風險分析打下基礎。
89.盈虧平衡分析的要點有:(1)盈虧平衡點應按項目達產年份的數據計算,不能按計算期內的平均值計算;(2)當各年數值不同時,最好按還款期間和還完借款以后的年份分別計算。
90.風險對策研究的要點有:(1)風險對策研究應貫穿于決策分析與評價的全過程;(2)風險對策應具針對性;(3)風險對策應有可行性;(4)風險對策必具經濟性;(5)風險對策研究是項目有關各方的共同任務。
91.在投資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階段,對地下的資源和地質結構情況盡管有所依據,但限于技術能力的局限性,對地下情況有可能認識不足,成為項目的風險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于礦山、油氣開采等資源開發項目來說,資源因素是個很重要的風險因素;
(2)在水資源短缺地區建設項目,或者項目本身耗水量大,水資源風險因素應予重視;
(3)對于制造業或某些基礎設施項目,外購原材料和燃料的來源存在可靠性風險問題,主要是供應量和價格兩個方面,特別是對于大宗原材料和燃料,這種影響更顯重要。
92.投資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階段應考慮的風險對策主要有:風險回避、風險控制、風險轉移、風險自擔。
93.環境影響評價的政策要求有:(1)實行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2)實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政策;(3)實行污染者負擔、受益者補償、開發者恢復的政策。
94.社會環境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個人環境利益、個人福利、社會相互影響、集體福利。
95.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內容有:(1)環境條件調查;(2)評價適用標準;(3)工程分析;(4)環境影響因素確定及環境影響程度分析;(5)環境影響因素分析;(6)環境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