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信息開始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時間被使用,實時提升信息在交流、娛樂等方面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可是,對于提供信息的眾多數據中心而言,卻無法滿足與日俱增的信息管理的需求。
據預測,到2011年,網民數量將達到20億,屆時,數以億計的信息設備將通過互聯網相互連通,這種情況下,企業的信息架構必須要適應這種變化并滿足由此帶來的各種需求,以便能夠妥善管理企業及個人的信息。
與此同時,如今的數據中心卻正在面臨數據重復備份帶來的設備浪費,以及由此帶來的能源消耗問題。權威分析師指出,50%的數據中心將在2008年面臨能源和占地的問題,而美國的數據中心所消耗的能源在全國總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將在未來的5年中從1.5%增加到2.5%。
如此種種,使得信息架構在應對信息爆炸的同時,還要靈活應對信息的管理,同時也要實現信息管理的高效、安全、可用等等。
為了幫助企業和個人應對新時期信息架構所面臨的挑戰,IBM通過20億美金的投資,三年的研發成果,來自9個國家2500位存儲專家的科研努力、2年間的諸多關鍵收購以及硬件、軟件、服務及研發四大部門的鼎力協作,打造了世界上最強大的信息架構產品組合。
據了解,IBM信息架構產品組合將幫助企業、政府及其他組織將存放在孤立系統中的靜態數據轉變為人們在云計算環境中隨處皆可獲取的更為動態的信息,使得其最終能夠以服務的方式向顧客提供信息。
IBM系統存儲部市場副總裁Susan Blocher
信息架構策略順勢而生
對于IBM而言,此次信息架構產品組合的發布可謂盛況空前。而縱觀IBM半個多世紀的存儲歷史不難發現,信息架構產品組合所蘊含的IBM的底蘊。
1950年,IBM推出首款Model 726磁帶機;1956年,IBM又推出了全球第一款磁盤存儲系統 RAMAC 305;1971年,IBM推出了業界首款軟盤。“從50年代至今,我們在創造這個市場的同時,我們也從來沒有放棄過這個市場。”IBM大中華區副總裁及系統與科技事業部總經理姜錫岫在回顧IBM在存儲市場的發展歷程時說道。
今天,當企業全球化、規模化的進程不斷加快,IT管理復雜性也日益增加,企業業務在信息安全、節能降耗、法規遵從等方面都正在遭遇挑戰。IBM發現,到2020年,每個消費個人的“信息足跡”將呈現16倍的增長。而信息架構不得不盡力適應如今這些變化。
以銀行業為例,傳統的銀行業務,一半以上的交易需要依靠人工處理。20年前,人們發明了ATM機,這使得消費者可以通過ATM機這種終端交易設備獲取銀行服務。20世紀末,銀行機構開始推廣電子商務模式,這使得人們通過互聯網獲取銀行服務成為可能。如此種種,都使得過去的信息架構開始無法滿足新的需求。
數據的爆炸式增長也在驅動數據中心的變革。如今,人們所面對的數據多為非結構化數據,數據的存儲要很好地應對結構化數據向非結構化數據的轉變。同時,業務所需要的信息類型也在逐漸增多。比如,到2010年,一張X光片所需的存儲容量和現在相比,將增加近一千倍。
于是,企業數據中心開始向“NEDC(全新企業級數據中心)”轉變,數據中心的整合、虛擬化,簡化數據中心基礎架構,節能降耗等等給信息架構提出了種種挑戰。同時,企業業務的彈性、信息商業價值的挖掘、保證信息的合規等等也給信息架構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許你已經意識到,在整個行業之中,對于企業來說,高可用性已變成驅動數據中心轉型的主要力量。
服務管理:可能你的關注點更多的從CIO的視角出發,如何有效地提供IT服務,以此滿足業務需要的服務等級水平?除此外,客戶也期待更多的信息利用機會,如何有效地抓住隨著信息增長所帶來的機會,從而為企業挖掘信息的商業價值?
還有一個方面不容忽視:如何避免信息相關的風險?在企業之間,甚至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共享信息,如何保證信息安全?還有各種信息法規遵從的出現使得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深刻懂得其正在利用信息做生意,因此信息需要被保存多久?信息對于企業來講又意味著什么就頗值得思考了。
IBM系統存儲部市場副總裁Susan Blocher女士表示:“IBM企業信息架構戰略通過最優的存儲規劃、軟件、硬件及服務方案組合為客戶帶來了一系列全面實用的能力,以幫助其應對信息爆炸的挑戰。”
四大驅動力背后的關鍵技術
信息的法規遵從、信息可用性、信息保留和信息安全被IBM認為是信息架構策略的四大驅動力,對此,IBM系統與科技事業部大中華區產品部總經理侯淼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法規遵從實際上是通過IT技術更好地保留數據,并且易于查找,減少有關審計方面的問題,包括避免企業信息帶來的風險。如今,越來越多的IT管理者已經把法規遵從放在首位,有統計表明,超過60%的IT管理者覺得法規遵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信息可用性可以說是存儲行業談得最多的,它包括鏡像、容災等多個方面,如今,信息可用性是指使信息能夠到達非常可靠的地步。因為在很多行業,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宕機會直接影響企業的銷售和企業的考核。
信息保留實際上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這也是IBM過去幾年一直在談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信息保留是為以后查閱這些信息帶來幫助,因為如今全球每年在信息查詢部分的花費不菲。
信息安全可以是存儲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許多保證信息安全的產品都是希望能夠保證企業的信息安全,以使信息為企業帶來最大的價值。
據Susan Blocher介紹,在IBM全新的信息架構策略下,IBM擁有了全新的法規遵從能力,包括預集成、預測試好的存儲硬件、軟件以及服務能力,專門用于企業客戶的法規遵從及法規控制。
比如,如今,企業正在面對電子郵件激增不得不存儲所有郵件信息的窘境,而IBM可以將所需存儲的信息量減少50%以上,幫助客戶簡化信息架構。
信息架構策略中全新的XIV存儲架構,給企業提供了一種簡單管理海量數據的方式,并為客戶存儲多于以往任何時候的數據提供了可能。除此之外,IBM還帶來了新的大型機存儲能力。其主要性能較HDS、HP、SUN高出20%,并將處理時間縮短了50%以上。
除了性能的提升,在擴展性方面,IBM實現了在單一NAS環境中,存儲多達5000億個文件。這是一種NAS環境下的全新解決方案Scale out File Service(SOFS),可以顯著提升文件的管理效率。
在虛擬化技術上,IBM SAN 卷控制器(SVC)可以幫助企業解除架構孤井的局限,使得企業無論將信息存儲在信息架構任何角落,都可在需要的時候隨意調取。有了SVC,企業不僅僅可以虛擬化IBM的信息架構產品,更可以虛擬化EMC、HP、HDS等其他品牌的存儲設備。
此外,固態存儲技術、重復數據刪除技術等的引入,都讓信息架構在信息保留上擁有了更為強大的工具。IBM帶來的全新的固態磁盤存儲技術將性能提升了2.5倍,而占地空間只有以前的1/5,電力和制冷能耗僅有原來的55%。而磁帶和磁盤存儲系統加密功能以及Tivoli密鑰生命周期管理軟件也為用戶提供了加密的存儲系統,以幫助客戶更為簡便地管理加密環境。
為了實現信息架構策略的搭建,IBM在過去短短兩年內收購了8家企業,其中擁有重復數據刪除技術的Diligent,從收購到新品全球上市僅僅4個月時間。而從存儲產品到信息架構,存儲市場的發展已經呈現出不斷變革的勢頭,IBM也認為,如今這個時代,單獨談論存儲的功能性已經遠遠不足夠,務必將其放到整體信息架構之中進行通盤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