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人員的角色正在轉變。具備核心會計技能仍是重要的先決條件,但是,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商業監管日漸規范,都促使財務人員在策略制定、風險管理和企業業績方面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財務人員不僅要完善財務專業技能,還必須具備企業領導能力,包括分析、策劃、風險識別、團隊建設、領導力、溝通和監控能力等。財務人員及其雇主通常將以上各方面稱為“軟技巧”。對于這些軟技巧的最新解釋是:高效的行為、態度和作風。確保其財務人員和財務管理者具備以上軟能力,是所有企業都面臨的挑戰。
學習和發展策略在使財務人員具備所需技能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并在當今人才爭奪戰中,逐步成為激勵計劃與留人策略中的重要元素。專業技術與軟技巧的培訓時間在不斷延長,同時,許多型企業都選擇通過MBA課程或外派培訓使財務人員具備更多技能。
但我們必須明確,企業是否為效力最強的學習工具——指導,提供了足夠的資源投入。在ACCA進行的專業觀察報告《財務人才管理》(Talent Management in the Finance Profession)1中,我們發現,對于期望成為財務管理領導者的普通財務人員而言,指導與啟導(coaching and mentoring)被視作最有效的發展工具。
因此,如今各跨國企業都應該重新評估這些有效工具。使財務人員成為財務管理領導者,是成功企業所應具備的基本要素。企業需要對這類人才進行開發與管理,根據我們的調查,有90%2的受訪者認為指導與啟導是重要的發展方式。
多數企業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指導與啟導策略,但據我們調查的重要結果顯示,各企業所采取的指導與啟導措施,在綜合程度和實際效力方面都有很不同,并且現在仍難以找到真正有效的辦法。調查表明,導致以上問題的原因如下:
指導與啟導主要面向高級管理層,企業認為這樣更有幫助。但作為直接的發展工具,指導并未在較低級別的員工群體得到普及。
雖然雇主們都希望在指導計劃中實現三方監督(學習者,導師,各級管理者或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但實際上并未得到充分實施。指導通常由學習者自己組織,因此學習者控制著目標選擇與設定,以及效用評估。
規模越的企業越傾向于利用各種內部和外部導師。由于缺乏合格的導師,內部指導資源通常會使用過度。而有些時候,外部或內部導師并不具備培訓資格或缺少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