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6 共1頁
面對企業客戶的財務造假行為,審計師該怎樣做?“你必須舉起雙手,退出這筆審計。”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總會會長郭克剛(Mark Gold)說,“事實上,很多人都已經這么做了。”
在美國市場的中國概念股遭受質疑的過程中,數家公司審計師的辭職和主動公布十分引人注目。但在郭克剛看來,這并非簡單的中國問題:“想想當年的安然和安達信吧,欺詐在任何地方都存在。不過在安然事件之后,同樣的問題已經不太可能在大公司身上發生了。”
郭克剛表示,相比于中國證券市場,美、英等國的證券市場由于發展得更為龐大而完善,因而對欺詐帶來的負面影響有較強的消化能力。盡管近期中國概念股成為話題,但欺詐的發生率實際上依然很低。“真正的問題在于被欺詐事件殃及的‘好公司’,他們要被迫過上一段苦日子。”
對中國公司面臨的挑戰,郭克剛認為,中國的監管和公司會計、審計系統均與國際接軌,在制度上是健全的。目前的一個主要問題在于財務人才的短缺:“中國的商業社會正在快速發展中,而這些財務人才始終是商業社會的基石。”
他認為,在避免欺詐行為方面,優秀盡職的審計師和良好的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同等重要。在審計師一方,關鍵是“要對企業和其行業有深入了解,并不懈地查證。”在公司一方,關鍵則是企業文化上對欺詐行為的警示和對人員的監管。
“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使公司治理更加透明都是贏得投資者信心的好辦法。”郭克剛建議,最常用易行的手段是建立獨立的審計委員會和薪酬委員會,并賦予獨立的職權。這樣設置在大型公司中已經較為普遍,中小公司則參差不齊,而在出現財務欺詐的公司基本不存在。另一方面,他強調,在良好的公司治理制度中,公司的內控部門應當向相關的獨立委員會報告,而不是向公司財務官報告。
郭克剛認為,全球統一的國際會計準則(IFRS)也是預防財務欺詐的重要手段,這使財務報表等文件更加易于理解,并方便國際比較。他表示,中國在接受IFRS方面做得很出色。不過,讓美國市場接受該準則仍有不小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