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9 共2頁
深圳市民紀紅民,來深已有十多年,女兒紀靜一直留在北京讀書。
2004年“五一”節前,18歲的紀靜放棄了當年高考的機會,只身飛往加拿大留學。兩年就完成了正常需要四年才能完成的大學課程,今年3月進入加拿大一家上市公司工作,憑借不俗表現,她在兩個月時間里完成了從簿記員、會計助理到負責25家分店的財務會計師的“三級跳”。
對很多留學生來說,這幾乎是一個奇跡。
這個奇跡的背后,是紀紅民夫婦為她制定了一套超越傳統教育慣性思維的規劃留學方案。這是一個獨特的留學個案,我們無法斷定其是否有可模仿性,但在出國留學生眾多的深圳,其參照價值不容低估。
12月12日到13日,晶報記者采訪了紀紅民先生,又通過越洋電話采訪了遠在加拿大的紀靜。
剛滿20歲的紀靜在電話里謙虛地說,這算不上什么奇跡,只是感謝父母為她設計了一套符合她個人特點的留學方案。
1合適時機留學最佳
紀紅民和女兒紀靜,在2001年暑期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那時紀靜剛剛初中畢業,暑期來到深圳和父母團聚。紀紅民告訴女兒,他想在她讀完高三時就送她去國外留學。紀靜說她想在國內上完大學后再去留學,讀完高三時年齡太小,什么都不懂,怕出去適應不了。父女倆各執己見,爭論了一晚上也沒結果。
“為了女兒留學的事,我從她上初中時就開始了調查研究”,紀紅民說,“因為我發現,近些年不僅國內畢業的大學生就業困難,就是‘海歸’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所以我不得不從就業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否則,留學之后找不到好的工作,那留學還有什么意義呢?”
紀紅民在幾年時間內,訪問了所有他碰到的留學歸國人員,向他們了解留學的各種情況,不少清華和北大的‘海歸’告訴他,按我國傳統的留學方式,一般都是在國內上完大學或研究生后才出去,可這種方法有幾種后遺癥:一是國內大學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與國外不接軌,國外教學是啟發式的,學生學習是以自主創新為目標的,國內學生出去往往面臨著對教學及學習方式的適應問題,學習效率大打折扣;二是在國內所學的專業決定了留學時只能選擇類似專業,如果這個專業就業前景不樂觀,卻不能另擇專業或跨專業學習(讀MBA除外);三是國內大學的專業多數是研究型而非實用型的。
與女兒爭論了一夜后,紀紅民發現,15歲的女兒不愿意高中畢業就去留學的主要原因,是對自己是否具備獨立生活能力心中沒底和發怵。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從煅練她的獨立生活能力入手。
紀紅民夫婦一商量,就決定讓女兒獨個兒隨旅游團去一趟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條件是,她回來的時候父母不去接她。一個星期后,紀靜按規定自個兒回家了,她高興地告訴父母,在新、馬出入境時,要用英文填出入境表,她看導游一個人填起來費勁,就上去幫忙,后來導游干脆一路上把這件事全交給了她,她填表的時候經常用英語和新、馬的邊檢人員交談,自覺口語大有長進,開心死了。
暑假結束紀靜要回北京時,父母要求她以后日常小事,都必須自己動手,決不能勞煩爺爺。
紀紅民說,其實在此后的一年時間里,上高一的女兒都在堅持她讀完大學再去留學的觀點,但一次與澳大利亞中學生的交流,讓她徹底改變了。
那是2002年9月底,20名澳大利亞中學生來到紀靜所在的中學進行交流活動,學校規定由學生“認領”這些澳大利亞同學到各自的家中居住生活十多天。紀靜“認領”了兩名澳大利亞女同學,每天都不在家里吃飯,而是去外面吃各種北京風味小吃,天天不重樣,每到吃時紀靜都用英文向澳大利亞同學介紹中國的飲食文化,每一種小吃的來歷、淵源和有關傳說。還帶她們去逛北京的名勝古跡,一路都由她作英文導游和解說。澳大利亞同學也向她介紹了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及歷史文化。
這次交流活動結束后,兩位澳大利亞同學對她的陪伴接待非常滿意,她被學校評為最佳接待。作為獎勵,學校組織了一個以紀靜為主角的模擬記者招待會,由同學用英文向她提問,場面熱鬧非常,轟動校園。當天晚上,紀靜就打電話給深圳的父母,說她想通了,同意高三就出國留學,因為她感覺自己的英文很棒,對自己充滿信心。
“要去我就去加拿大,”紀靜對父親說。
2多快好省選擇專業
2003年10月的一個晚上,紀紅民在梅林一村水庫大壩上徘徊了很久。這一年以來,他為女兒安排了三件事:一是強化英語;二是強化獨立生活能力;三是為辦簽證、申請學校做 準備。可是申請什么樣的學校,學什么樣的專業呢?紀紅民發現不僅女兒不知道,連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以方便就業為前提,他曾考慮過計算機、生物、動漫等等專業,但最終都一一排除了。
這天,紀紅民在水庫大壩上徘徊時,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2002年,美國發生了安然公司作假賬的丑聞,之后布什總統簽署一項法案:規定所有企業都必須建立審計和對賬制度。那么這是否意味著美、加兩國會計業對人才的需求將會大量增加呢?紀紅民此后一直關注著這件事的進展,對每一件有關這件事的信息進行研究,跟蹤的結果他感到,種種跡象表明北美大陸會計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將成必然(因為加拿大經濟與美國聯系緊密,必然受其影響),選擇會計專業可能會獲得較多的就業機會。但他一直拿不準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萬一判斷有誤怎么辦呢?
最終,紀紅民作出了一個帶有賭博性質的決斷:女兒的數學在各科中最強,應該報考會計專業。學校也很快確定了,為加拿大艾博塔省北艾理工學院。此后,他深入研究了加拿大的法律、各高校的特征,他發現加國各高校不僅可跨專業,還可以跨學校學習,比如,北艾理工學院會計專業有30多門課程,為了加快學習進度,可以把北艾理工還未上的課程,申請到外校去上,加國的大學是學分制,同樣的專業在其它學校上了,學分照樣會得到承認,如果有能力在一年之內完成所有的學分,學校也會發畢業證。
于是,紀紅民為女兒制定了一份詳細的學習計劃,以在北艾理工學習為主,同時把好多專業申請到其它兩所高校去學,利用寒暑假和周日,到另兩所高校去上課,在兩年時間內,完成正常情況下四年才能完成的學業,從而節省時間和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