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6-23 共6頁
《審計》學習方法及考試答題技巧
很多考生認為《審計》很難,總是把其他幾門考過了,再來重點攻關《審計》,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從報考情況來看,歷年《審計》報考人數很難超過《會計》人數的一半;從合格率來看,《審計》科目的合格率很難居于其他科目之上。但是我認為只要掌握了審計學科的特點,抓住學習的重點,掌握學習要領,《審計》考試合格也就不那么難了。
一、審計學科及《審計》教材的特點
審計學科和《審計》教材的特殊性,是造成《審計》考試較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審計學科在我國形成時間不長,且師資力量不強,大多數考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審計理論教育,亦較少接觸審計實務,而《審計》試題主要是測試考生對審計的理論與實務的掌握程度,這是導致《審計》成績較差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我國《審計》教材的編寫基本上是借鑒了西方教材的內容,直譯內容占了較大比重,
有些語言表達不符合漢語習慣,也不符合我們的思維習慣。學審計很累,累就累在咬文嚼字上,有時一句話要反復分析才知其真實的含義,學習效率和效果比較差,這也是導致學審計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三)《審計》教材的編寫體系不完善,內容繁雜。教材的編寫不是按照實務工作的流程編寫,而是注重于對審計知識點的介紹,缺乏對審計的整個工作程序的系統闡述,并且知識點繁多且零散,以致很多考生學了教材后,對審計實務過程仍IB不甚了解,不知審計在干什么,學完一遍之后頭腦一片空白,嚴重挫傷了學習的積極性。
(四)審計是一門理論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專業,理論為實務操作提供一個方向性的指導。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很多地方要用到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判斷,不像其他科目答題的內容和方法具有確定性甚至唯一性,而考生大多數沒有從事審計的執業經驗或對審計沒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以致在考試時機械答題,這是很多考生答題之后難以得分的又一個原因。
以上幾種原因都會增加考生學習和考試的難度,因此考生在學習時應掌握學習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