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6-04 共1頁
第八章 風險應對
一、針對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總體應對措施
|
1.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與總體應對措施
|
(1)向項目組強調保持職業懷疑的必要性
|
||
(2)指派更有經驗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審計人員,或利用專家的工作
|
||||
(3)提供更多的督導
|
||||
(4)在選擇擬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時融入更多的不可預見的因素。
|
||||
2.增加審計程序不可預見性的方法
|
(1)增加審計程序不可預見性的思路
|
|||
(2)增加審計不可預見性的實施要點
|
||||
(3)增加審計程序不可預見性的示例
|
||||
3.總體應對措施對擬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總體審計方案的影響
|
||||
二、針對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進一步審計程序
|
1.進一步審計程序的含義和要求
|
(1)進一步審計程序的含義
|
||
(2)設計進一步審計程序時的考慮因素
|
①風險的重要性
|
|||
②重大錯報發生的可能性
|
||||
③設計的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的特征
|
||||
④被審計單位采用的特定控制性質
|
||||
⑤注冊會計師是否擬獲取審計證據
|
||||
2.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
|
(1)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和含義
|
|||
(2)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的選擇
|
||||
3.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時間
|
(1)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時間的含義
|
|||
(2)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時間的選擇
|
||||
4.進一步審計程序的范圍
|
(1)進一步審計程序的范圍的含義
|
|||
(2)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序的范圍時考慮的因素
|
①確定的重要性水平
|
|||
②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
|
||||
③計劃獲取得保證程度
|
||||
三、控制測試
|
1.控制測試的含義和要素
|
(1)控制測試的含義
|
||
(2)控制測試的要求
|
||||
2.控制測試的性質
|
(1)控制測試的性質的含義
|
|||
(2)確定控制測試的性質時的要求
|
①考慮特定控制的性質
|
|||
②考慮測試與認定直接相關和間接相關的控制
|
||||
③如何對一項自動化的應用控制實施控制測試
|
||||
(3)實施控制測試時對雙重目的的實現
|
||||
(4)實施實質性程序的結果對控制測試結果的影響
|
||||
3.控制測試的時間
|
(1)控制測試的時間的含義
|
|||
(2)如何考慮期中審計證據
|
||||
(3)如何考慮以前審計獲取的審計證據
|
||||
4.控制測試的范圍
|
(1)確定控制測試范圍的因素
|
①在擬信賴期間,被審計單位執行控制的頻率
|
||
②在審計期間,注冊會計師擬信賴控制運行有效性的時間長度
|
||||
③控制的預期偏差
|
||||
④通過測試與認定相關的其他控制獲取的審計證據的范圍
|
||||
⑤擬獲取的有關認定層控制運行有效性的審計證據有的相關性和可靠性
|
||||
(2)對自動化控制的測試范圍的特別考慮
|
||||
(3)測試兩個層次控制時注意的問題
|
||||
四、實質性程序
|
1.實質性程序的含義和要求
|
(1)實質性程序的含義
|
||
(2)針對特別風險實施的實質性程序
|
||||
2.實質性程序的性質
|
(1)實質性程序的性質的含義
|
|||
(2)細節測試和實質性分析程序的適用性
|
||||
(3)細節測試的方向
|
||||
(4)設計實質性分析程序時考慮的因素
|
||||
3.實質性程序的時間
|
(1)如何考慮是否在期中實施實質性程序
|
①控制環境和其他相關的控制
|
||
②實施審計程序所需程序信息在期中之后的可獲得性
|
||||
③實質性程序的目的
|
||||
④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
|
||||
⑤特定類別交易或賬戶余額以及相關認定的性質
|
||||
⑥針對剩余時間,能否通過實施實質性程序或將實質性程序與控制測試相結合,降低期末存在錯報而未被發現的風險
|
||||
(2)如何考慮期中審計證據
|
||||
(3)如何考慮以前審計獲取的審計證據
|
||||
4.實質性程序的范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