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9 共1頁
(一)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1.西周王朝:出現“會計”一詞;產生“官廳會計”并出現“司會”
2.唐宋時期:出現“四柱結算法”是中式會計方法的精髓。
3.1985年頒布了新中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標志著我國會計工作法治化的開
端
4.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新《企業會計準則》,終于購建起與我國國情相適應同時又充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涵蓋各類企業(小企業出外)各類經濟業務、可獨立實施的會計準則體系。
(二)會計的職能
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會計核算是會計的首要職能
1. 會計核算的四個環節: (1)確認;(2)計量;(3)記錄;(4)報告
2. 會計核算的七種方法: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
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編制會計報表
(三)財務報告目標:
根據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
二、會計基本假設和會計基礎
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等四項。
注意:
1.會計主體: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要求:會計核算分清經濟業務是屬于本企業的還是企業的所有者,還要分清經濟業務是屬于本企業的還是其他企業的
一般而言,凡是法人單位必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2.會計分期:由于會計分期,才產生了當期與其他期間的差別,從而形成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不同的記賬基礎,進而出現了應收、應付、預提、待攤等會計處理。
更多會計證考試信息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