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基礎知識匯總
第一節會計的基礎知識
會計的概念: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會計的基本前提: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
會計的主要原則:權責發生制、配比原則、歷史成本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客觀性原則、可比性原則、一貫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及時性原則
會計的對象:核算和監督
會計的六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
第二節會計報表
一、財務報告概述
(一)概念:財務報告是綜合反映企業一定時期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情況的書面報告文件,主體為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也稱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三張基本會計報表,為了使讀者更加詳細地理解基本會計報表,企業通常編制基本會計報表的附表和附注、財務情況說明書,提供有關生產經營情況、財務狀況以及指標體系的文字說明。
會計報表是財務會計報告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根據會計賬簿記錄和有關資料,按照規定的報表格式,總括反映一定期間的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情況及其結果的一種報告文件。
會計報表及其附注(包括附表)、財務情況說明書通稱為財務報告。
(二)財務報告應提供的信息
1、為現有的與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做出合理的投資和貸款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2、為那些對營業與經濟活動具有合理的理解能力并愿意以合理的勤勉來研究這些信息的人提供可理解的信息;
3、關于企業經濟資源及其對它們的索取權,以及資源和資源索取權變動的交易事項所產生影響的信息;
4、關于企業某一時期內財務成果的信息;
(三)企業會計報表的種類
下面分別簡要介紹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個人財務報表。
二、資產負債表
(一)資產負債表的概念
資產負債表是靜態反映企業在報告期末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情況及其相互關系的會計報表。
它根據基本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將某一會計期間結束日的全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賬戶余額,依照既定的分類標準和次序編制成報表,集中反映企業以往的融資、投資、經營活動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產生的累計影響。
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相關人員,通過該報表可以了解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結構是否合理,企業的財務實力和償債能力如何等。
(二)資產負債表的格式來來
資產負債表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同樣的資源:公司持有財產的分布狀況和這些資產的形成來源,這兩者必然相等。任何一個企業的資產,只可能有兩種來源:一是向債權人借入,二是所有者投入,這在會計上即分別表現為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資產組合(由應收賬款、存貨、設備和其他資產體現的總資產的比例結構)反映了公司的投資決策,負債加上所有者權益的組合反映了公司的融資決策。
課程: 交流: 考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