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外籍個人應辦理自行申報?
(1)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居住滿1年且年所得在12萬元以上的外籍人員;
(2)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居住滿1年且有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
(3)從中國境內兩處或兩處以上地方取得所得以及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外籍人員。
2、外籍人員年所得中不允許扣除的部分有哪些?
(1)每月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準4800元;
(2)外籍人員的從公司取得的住房補貼、伙食補貼、搬遷費、洗衣費、境內外出差補貼、探親費、語言訓練費、子女教育費等;
(3)外籍人員從外商投資企業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
在計算12萬元年所得以及辦理自行申報的時候,年所得必須包括上述所得,在計算應納稅額時才進行扣除。
3、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有哪些,可以變更么?
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通常,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4、外籍個人平常取得收入時已經足額繳納了稅款,年終還需要辦理自行申報嗎?
按照《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的規定,個人無論其平常取得各項所得時是否足額繳納了個人所得稅,或者是否已向稅務機關進行了自行納稅申報,年度終了后,均應當按該辦法的有關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5、企業確定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應當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企業在確定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時應當考慮:預計生產能力或實物產量;預計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法律或者類似規定對資產使用的限制。
6、財務報告中的“固定資產”包括哪些內容?
我們在財務報告中通常可以了解到: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分類、計量基礎和折舊方法;各類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率;各類固定資產的期初和期末原價、累計折舊額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當期確認的折舊費用;對固定資產所有權的限制及其金額和用于擔保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準備處置的固定資產名稱、賬面價值、公允價值、預計處置費用和預計處置時間等。
7、外籍人員能否延期納稅申報?考試就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七條的規定,納稅人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或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確有困難,需要延期的,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書面延期申請,經稅務機關核準,在核準的期限內辦理。納稅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或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可以延期辦理;但是,應當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稅務機關報告。稅務機關應當查明事實,予以核準。
8、單位為個人繳付的保險,計算個人所得稅時是否可以扣除?
企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免征個人所得稅;個人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允許在個人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超過規定的比例和標準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應將超過部分并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