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9 共1頁
第二章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
考點1:會計核算的十三項基本原則,即客觀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相關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及時成本原則、明晰性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歷史成本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謹慎性原則、重要性原則。
考點2:客觀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我流量。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就應該是真實可靠的。
考點3:實質重于形式原則: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雖然從法律形式上看企業并不擁有其所有權,但是由于租賃期限相當長,接近于該資產的使用壽命。
會計核算上將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視為企業資產。
考點4:相關性原則(有用性)
相關性原則是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考點5:一貫性原則同一企業,縱向可比
一貫性原則也稱一致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前后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的內容和理由、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以及累積影響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
考點6:可比性原則不同企業,橫向可比
可比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考點7:權責發生制原則
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企業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企業凡在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考點8:配比原則
兩層含義:一是因果配比,將收入與其成本相配比;二是時間配比。
考點9: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凡支出的收益僅涉及本年度(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考點10:謹慎性原則是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但不得計提秘密準備。
但謹慎性原則并不意味著企業可以任意設置各種秘密準備,否則,就屬于濫用謹慎性原則。
考點11:重要性原則:對于次要的會計事項,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于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
評價某些項目的重要性時,很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考點12:二、會計資料的基本要求
“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其他會計資料,不得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
(一)會計資料的生成和提供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目前我國規范會計資料的統一制度主要有:《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檔案管理辦法》,以及財政部發布的一系列會計準則、會計核算制度等。
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是會計資料最基本的質量要求,是會計工作的生命線,各單位必須嚴格按照《會計法》的要求執行。
(二)生成和提供虛假的會計資料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
個人不得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其他會計資料,不得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
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為前提,編造不真實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其他會計資料,這是無中生有的,是一種虛假的會計資料。
考點13:會計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會計期間,以一年為一個會計區間稱為會計年度。半年度、季度、月份。
我國會計年度采用公歷制,主要是與我國的計劃、財政年度保持一致,以便于國民經濟計劃管理和財政管理。
考點14:記賬本位幣的基本規定
(一)會計核算應當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
(二)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人民幣以外的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
(三)編報的財務以會計報告發必須以人民幣反映
考點15:原始憑證,是在經濟業務發生時。由業務經辦人員直接取得或者填制,用以表明某項經濟業務事項已經發生或完成情況并明確經濟責任的一種憑據。它是會計核算的原始依據,來源于實際發生的經濟事項。考@試@與你同行
考點16:及時填制或取得原始憑證,是會計核算工作得以正常進行的前提條件。
各單位填制和取得原始憑證時,要求做到內容完整、手續齊全、填制規范、書寫清楚、送交及時。
考點17:兩項原則性的要求:一是編制記賬憑證必須以原始及有關資料為依據;二是作為記賬憑證編制依據的原始憑證和有關資料必須經過審核無誤,以保證記賬憑證的質量。
除結帳和更正錯誤的記賬憑證外,記賬憑證必須附有原始憑證,并注明原始憑證張數等。
考點18:根據《會計法》規定,各單位應當設置的會計財簿包括: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和其他輔助性賬簿。任何單位都不得在法定會計賬簿之外私設會計賬簿。
會計賬簿應當按照連續編號的頁碼順序登記。
考點19:財務會計報告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財務會計報告。
目前,我國法規制度中對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依據、編制要求、提供對象等都做了明確規定的主要有《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考試#為你加油
考點20:《會計法》還規定,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其編制依據應當一致。
考點21:(2)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依次編定頁碼、加具封面,裝訂成冊,加蓋公章。
并由單位負責人和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并蓋章;設置總會計師的單位,還須由總會計師簽名并蓋章。
(3)單位負責人是單位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的責任主體,必須保證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完整。
(4)財務會計報告須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應當隨同財務會計報告一并提供。
考點22:《會計檔案管理辦法》適用于我國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按規定應當建賬的個體工商戶和其他組織。
考點23:1、有關電子數據、會計軟件資料等應當作為會計檔案進行管理;
2、采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單位,應當保存打印出的紙質會計檔案。
考點24: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和對象:會計監督的主體是單位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對象是單位的經濟活動。
考點25:根據規定,單位負責人負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組織實施,對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實施承擔最終責任。
考點26: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1、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或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2、重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程序應當明確;
3、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
4、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
考點27:對違反《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事項,有權拒絕辦理或者按照職權予以糾正。
考點28:會計工作的政府監督主體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為各單位會計工作的監督檢查部門,對各單位會計工作行使監督權,對違法會計行為實施行政處罰。審計、稅務、人民銀行、保險監管、證券監管等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和權限,可以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
稅務機關有權檢查納稅人的賬簿、記賬憑證、報表和有關資料。助你成功
考點29: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檢查的對象是會計行為,并對發現的有違法會計行為的單位和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1、是否依法設置會計賬簿。
2、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
3、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
4、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會計從業資格。
此外,國務院財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依法對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協會進行監督、指導。
三、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
考點30: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主要是指由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依法對委托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的審計、鑒證的一種監督制度。此外,單位和個人檢舉違反《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行為,也屬于會計工作社會監督的范疇。
考點31: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范圍
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依法承辦下列審計業務:
1、審查企業財務會計報告,出具審計報告;
2、驗證企業資本,出具驗資報告;
3、辦理企業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審計業務,出具有關報告;
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審計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