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幾種計算折舊方法對所得稅的影響

發布時間:2010-01-19 共1頁

  1.使用年限法
  使用年限法是根據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扣除預計殘值,按預計使用年限平均計提折舊的一種方法。使用年限法又稱年線平均法、直線法,它將折舊均衡分配于使用期內的各個期間。因此,用這種方法所計算的折舊額,在各個使用年份或月份中都是相等的。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原始價值-預計殘值+預計清理費用)/預計使用年限
  一定期間的固定資產應計折舊額與固定資產原值的比率稱為固定資產折舊率。它反映一定期間固定資產價值的損耗程度,其計算公式如下:
  固定資產年折舊率=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00%
  固定資產年折舊率=(1-凈殘值率)/折舊年限×100%
  使用年限法的特點是每年的折舊額相同,但是缺點是隨著固定資產的使用,修理費越來越多,到資產的使用后期修理費和折舊額會大大高于固定資產購入的前幾年,從而影響企業的所得稅額和利潤。
  2.產量法
  產量法是假定固定資產的服務潛力會隨著使用程度而減退,因此,將年限平均法中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年限改為使用這項資產所能生產的產品或勞務數量。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的折舊費用=(固定資產原始價值+預計清理費用-預計殘值)/應計折舊資產的估計總產量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當年產量×單位產品的折舊費用
  產量法可以比較客觀的反映出固定資產使用期間的折舊和費用的配比情況。
  3.工作小時法 
  這種方法與產量法類似,只是將生產產品或勞務數量改為工作小時數即可,其計算公式為:
  使用每小時的折舊費用=(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清理費用-預計殘值)/應計折舊資產的估計耐用總小時數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當年工作小時數×使用每小時的折舊費用
  工作小時法同產量法一樣,可以比較客觀的反映出固定資產使用期間的折舊和費用的配比情況。
  4.加速折舊法
  加速折舊法又稱遞減折舊費用法,指固定資產每期計提的折舊費用,在使用早期提得多,在后期則提得少,從而相對加快了折舊的速度。加速折舊有多種方法,主要有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
  (1)年數總和法 
  又稱合計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后的凈額率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遞減分數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數字總和。其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折舊年限-已使用年限)/[折舊年限×(折舊年限+1)÷2]×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年折舊率
  (2)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余額和雙倍直線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率=2/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年折舊率
  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以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攤銷。
  采用加速折舊法,可使固定資產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得到補償。但這并不是指固定資產提前報廢或多提折舊,因為不論采用何種方法提折舊,從固定資產全部使用期間來看,折舊總額不變,因此,對企業的凈收益總額并無影響。但從各個具體年份來看,由于采用加速的折舊法,使應計折舊額在固定資產使用前期攤提較多而后期攤提較少,必然使企業凈利前期相對較少而后期較多。
  不同的折舊方法對納稅企業會產生不同的稅收影響。首先,不同的折舊方法對于固定資產價值補償和補償時間會造成早晚不同。其次,不同折舊方法導致的年折舊額提取直接影響到企業利潤額受沖減的程度,因而造成累進稅制下納稅額的差異及比例稅制下納稅義務承擔時間的差異。企業正是利用這些差異來比較和分析,以選擇最優的折舊方法,達到最佳稅收效益。
  從企業稅負來看,在累進稅率的情況下,采用年限平均法使企業承擔的稅負最輕,自然損耗法(即產量法和工作小時法)次之,快速折舊法最差。這是因為年限平均法使折舊平均攤入成本,有效地扼制某一年內利潤過于集中,適用較高稅率;而別的年份利潤又驟減。因此,納稅金額和稅負都比較小、比較輕。相反,加速折舊法把利潤集中在后幾年,必然導致后幾年承擔較高稅率的稅負。但在比例稅率的情況下,采用加速折舊法對企業更為有利。因為加速折舊法可使固定資產成本在使用期限內加快得到補償,企業前期利潤少,納稅少;后期利潤多,納稅較多,從而起到延期納稅的作用。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