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9 共1頁
資產負債表固然有其上述重要作用,但是其局限性也不能視而不見。一味迷信反而會走向反面,貽誤決策。資產負債表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四點:
(1)資產負債表是以原始成本為報告基礎的,它不反映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現行市場價值。
因而表中信息雖有客觀、可核實之優點,然而,由于通貨膨脹的影響,賬面上的原始成本與編表日的現時價值已相去甚遠。例如,10年前購入的房屋,價格已漲了好幾倍,甚至幾十倍,但報表上仍以10年前購入的成本扣除累計折舊后的凈額陳報,難免不符合實際,削弱對報表使用者的作用。又如賬面上已資不抵債的企業,在清算時,有可能不僅債權人能收回全部債權,而且所有者在分配剩余財產時還能有所收獲等等。此類事例在實際工作中并不少見。
許多會計工作者紛紛指出原始成本信息在通貨膨脹時期的種種缺陷,提出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清算價值等計量屬性取代原始成本,或者用一般物價指數調整原始成本會計信息作為原始成本信息的補充,以提高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
(2)貨幣計量是會計的一大特點,會計信息主要是能用貨幣表述的信息,因此,資產負債表難免遺漏許多無法用貨幣計量的重要經濟資源和義務的信息。
如企業的人力資源(包括人數、知識結構和工作態度),固定資產在全行業的先進程度,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如退休金和職工家屬的醫療費支出)等等。諸如此類的信息對決策均具有影響力,然而因無法數量化,或至少無法用貨幣計量,現行實務并不將其作為資產和負債納入資產負債表中。
(3)資產負債表的信息包含了許多估計數。
例如,壞賬準備、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分別基于對壞賬百分比、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和無形資產攤銷期限等因素的估計。此外,諸如預提修理費用,或有負債等均需估計。估計的數據難免主觀,從而影響信息的可靠性。
(4)理解資產負債表的涵義必須依靠報表閱讀者的判斷。
資產負債表有助于解釋、評價和預測企業的長、短期償債能力和經營績效,然而此表本身并不直接披露這些信息,而要靠報表使用者自己加以判斷。各家企業所采用的會計政策可能完全不同,所產生的信息當然有所區別,簡單地根據報表數據評價和預測償債能力以及經營績效,并據以評判優劣,難免有失偏頗。所以,要理解資產負債表的涵義并作出正確的評價,并不能僅僅局限于資產負債表信息本身,而要借助其他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