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2頁
國內保險公司獲準引入“洋軍師”
日前,保監會下發的一紙《關于精算責任人任職資格的通知》,使持有“洋證”的也可以在中國保險公司中擔當重任。一直以來,保險被稱為把握保險行業“命脈“的“軍師”,國內的人數僅有43人。如此緊俏和重要的職位,現在保險公司已經對包括外籍人士在內的所有人敞開了大門,例如中國人壽公司新聘請的總已經到任,這使國內最大壽險公司的高管團隊中首次出現了“洋面孔”。
保險業中的
早就聽說是目前國內最奇貨可居的人才,但是除了對它的極端緊俏有所了解外,其他便一無所知了。在采訪中,首先就遇到了困難,幾家知名保險公司的聯系人表示,想采訪公司的老總都比容易得多。記者聯系到廣電日生人壽保險公司產品精算部總經理、中國劉開俊,他說工作實在是太繁忙沒有時間接受采訪。那么,到底有多么重要呢?
有三種角色,分別對應三種職能:一是保險公司的雇員,為保險公司工作;二是監管部門的代理人,按照監管的要求進行工作,并及時反映保險公司諸如償付能力不足等重大事件;三是作為保險專家,發表專家意見,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提醒公眾風險在哪里。目前,在保險公司主要的工作內容是產品開發、準備金計算、營銷策劃和償付能力報告等。信誠人壽保險的宗利強介紹,的業務水平直接關系著保險公司的興衰,比如設計一個壽險項目完全要靠的計算,把包括一個人的生命周期結合出險概率、利率折損、投保期限、準備金的提起等在內的一系列復雜因素,都準確地測算和評估,才得出一個成型的保險項目計劃。
眼中的“保險”
在我們看來保險是一個簡單的產品項目,需要我們花錢購買并且由于不厭其煩的推銷,甚至有了些“抵觸”。而有人甚至稱是保險的“定價員”,實際上,要把保險當作一種需要“匹配”和平衡的東西。南開大學的精算專業研究生告訴記者,因為保險是一種負債經營,所以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把資產和負債達到相匹配。這實際是把握著保險公司命脈的工作。的第一種職務主要是產品開發和管理,另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財務管理。他們的想法和認知對公司的“興”與“衰”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精算工作委員會的負責人說,的角色在企業很特殊,既是產品的制作者,還要負責產品的經營以及企業的管理。業內人士介紹,國內早期保險市場一些缺乏經驗的,沒有考慮到當時國內較高的利率對保險項目的影響,當利率大幅度下調后,造成了保險公司因利率折損而大面積的虧損。由此可見,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任何紕漏,一旦出現差錯保險公司至少將面臨虧損,嚴重的會危及企業的存亡。
洋入行三類人可掌權
可能是目前最早向國外完全打開的高端人才市場,此次政策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保監會了解到,在此次《關于精算責任人任職資格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具有北美精算協會、英國協會、澳大利亞精算協會或法國精算學會正式會員資格,有3年以上精算從業經驗,熟悉中國有關精算規定,經中國保監會特別批準,可以擔任精算責任人,但任期限定為1年,到期后需重新申請。業內專家認為,保監會此舉是為了解決有些新設保險公司缺乏的問題。雖然中國每年都有準增加,但本土精算師的增加速度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這類舉措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保險公司因為缺乏精算責任人而不能營業的問題。
精算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