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2 共1頁
一、單項選擇題(單項選擇題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 |
1.關于待執行合同變為虧損合同,下列各項表述正確的是( )。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選項A,待執行合同是指合同各方尚未履行任何合同義務,或部分地履行了同等義務的合同;選項B,如果相關義務不需支付任何補償即可撤銷,則企業不應確認預計負債。 |
|
2.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的調整事項,應當如同資產負債表所屬期間發生的事項一樣,作出相關賬務處理,并對資產負債表日已編制的會計報表作相應的調整。這里的會計報表不包括( )。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的調整事項,應當如同資產負債表所屬期間發生的事項一樣,作出相關賬務處理,并對資產負債表日已編制的會計報表作相應的調整。這里的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及其相關附表和現金流量表的補充資料內容,但不包括現金流量表正表。 |
|
3.A、B兩家公司屬于非同一控制下的兩個獨立公司。A公司于2008年7月1日以本企業的固定資產對B公司投資,取得B公司60%的股份。該固定資產原值1500萬元,已計提折舊300萬元,已提取減值準備50萬元,7月1日該固定資產公允價值為1250萬元。該項投資另發生相關手續費20萬元。B公司2008年7月1日所有者權益為2000萬元。A公司該項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為( )萬元。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甲公司該項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1250+20=1270(萬元)。 |
|
4.甲公司以一批庫存商品交換乙公司的房產,庫存商品的成本為70萬元,已提減值準備8萬元,計稅價值為100萬元,增值稅率為17%,消費稅率為10%。房產的原價為200萬元,已提折舊100萬元,已提減值準備20萬元,計稅價值為110萬元,營業稅率為5%。經雙方協議,由甲公司支付補價2萬元。雙方均保持資產的原始使用狀態。假定雙方均無法獲取公允價值口徑。則甲公司換入房產的入賬成本為( )萬元。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甲公司換入房產的入賬成本=70-8+100×17%+100×10%+2=91(萬元)。 |
|
5.國內甲公司的記賬本位幣為人民幣。2008年12月5日以每股7港元的價格購入乙公司的H股10000股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當日匯率為1港元=1元人民幣,款項已支付。2008年12月31日,當月購入的乙公司H股的市價變為每股8元,當日匯率為1港元=0.9元人民幣。假定不考慮相關稅費的影響。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應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 )元。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甲公司應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0000×8×0.9-10000×7×1=2000(元)。 |
|
二、多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備選答案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多選、少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 |
6.在計算金融資產的攤余成本時,下列項目中應對金融資產初始確認予以調整的有( )。 |
正確答案:ACD 解題思路: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后的結果:(1)扣除已償還的本金;(2)加上或減去采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3)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于金融資產)。 |
|
7.關于資產減值準則中規范的資產減值損失的確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
正確答案:ABC 解題思路:資產減值準則中規范的資產,除了特別規定外,包括單項資產和資產組,該類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
|
8.企業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正確的處理方法有( )。 |
正確答案:AC 解題思路: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的規定,處置長期股權投資,其賬面價值與實際取得價款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而計入所有者權益的,處置該項投資時應當將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部分按相應比例轉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 |
|
9.關于可供出售投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
正確答案:AC 解題思路:對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投資,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相關交易費用應當計入初始確認金額。可供出售投資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和損失,除減值損失外,應當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在該投資終止確認時轉出,計入當期損益。 |
|
10.在計算期末存貨可變現凈值時,應從估計售價中扣除的項目有( )。 |
正確答案:BCD 解題思路:可變現凈值是指預計的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所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的稅費。 |
|
三、判斷題(每小題判斷結果正確的得1分,判斷結果錯誤的扣0.5分,不判斷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類題最低得分為零分) |
11.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不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應當以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所有者權益。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
|
12.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屬于非貨幣性資產。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貨幣性資產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以及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等。 |
|
13.將經營l生租賃的固定資產通過變更合同轉為融資租賃固定資產,在會計上應當作為會計政策變更處理。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由于經營性租賃和融資租賃有著本質區別,因而將經營性租賃的固定資產通過變更合同轉為融資租賃固定資產屬于采用新的會計政策,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 |
|
14.將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投資性房地產轉為自用時,應按其在轉換目的賬面價值確定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應按其在轉換日的公允價值,確定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 |
|
15.在進行不具有商業實質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核算時,如果涉及補價,支付補價的企業,應當以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入賬價值。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應當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入賬價值。 |
|
四、計算分析題(凡要求計算的項目,除題中特別標明的外,均須列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有計量單位的,必須予以標明,標明的計量單位與題中所給的計量單位相同;計算結果出現小數的,除特殊要求外,均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小數;凡要求解釋、分析、說明理由的內容,必須有相應的文字闡述) |
16.甲公司2007年和2008年有關資料如下: (1)甲企業2007年1月1日購置某軟件系統200萬元,按照會計規定計入當期管理費用,假設按照稅法規定購置該軟件系統的費用應按兩年攤銷,甲企業2007年、2008年實現利潤均為1000萬元,所得稅率33%。 (2)甲公司2007年1月1日向乙公司投資,持有乙公司40%的股份并采用權益法核算。乙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15%,按照稅法規定甲公司從乙公司分得的利潤需要就稅率差部分補繳所得稅,乙公司2007年和2008年稅后凈利潤為212.5萬元和255萬元,2008年乙公司分配利潤170萬元。假定除上述事項外,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 要求:(1)根據資料(1)填列下表。 ![]() (2)根據資料(2)計算2007年和2008年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發生額。 (3)計算甲公司2007年和2008年應交所得稅,并編制與所得稅有關的會計分錄。 |
正確答案: (1) ![]() (2)2007年12月31日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212.5×40%/(1-15%)×(33-15%)=18萬元,2007年遞延所得稅負債發生額為18萬元;2008年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212.5-170+255)×40%/(1-15%)×(33%-15%)=25.2萬元,2008年遞延所得稅負債發生額=25.2-18=7.2萬元。 (3)2007年應交所得稅=(1000+100-212.5×40%)×33%=334.9575 元;2008年應交所得稅=(1000-100-255×40%)×33%+.170×40%/(1-15%)×(33%-15%,)=277.74萬元。2007年會計處理 借:所得稅費用 319.95 遞延所得稅資產 33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334.95 遞延所得稅負債182008年會計處理 借:所得稅費用 317.94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33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77.74 遞延所得稅負債 7.2 |
|
17.利得公司是一家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所得稅率為33%,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盈余公積按凈利潤的15%提取,其中法定盈余公積的提取比例為10%,法定公益金為5%。利得公司每年實現稅前會計利潤800萬元。每年的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為4月16日,所得稅匯算清繳日為3月11日。 (1)利得公司2001年9月1日賒銷商品一批給丙公司,該商品的賬面成本為2800萬元,售價為3000萬元,增值稅率為17%,消費稅率為10%,丙公司因資金困難無法按時償付此債權,雙方約定執行債務重組,有關條款如下: ①首先豁免20萬元的債務; ②以丙公司生產的A設備來抵債,該商品賬面成本為1800萬元,公允售價為2000萬元,增值稅率為17%,利得公司取得后作為固定資產使用。設備于2001年12月1日辦妥了財產轉移手續。 ③余款約定延期兩年支付,如果2003年丙公司的營業利潤達到200萬元,則丙公司需追加償付30萬元。 ④利得公司于2001年12月18日辦妥了債務解除手續。 ⑤丙公司在2003年實現營業利潤230萬元。 (2)利得公司將債務重組獲取的設備用于銷售部門,預計凈殘值為l0萬元。會計上采用5年期直線法折舊口徑,稅務上的折舊口徑為10年期直線折舊。2003年末該設備的可收回價值為1210萬元,2005年末的可收回價值為450萬元。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始終未變。 (3)利得公司于2006年6月1日將A設備與丁公司的專利權進行交換,轉換當時該設備的公允價值為288萬元。丁公司專利權的賬面余額為330萬元,已提減值準備40萬元,公允價值為300萬元,轉讓無形資產的營業稅率為5%,雙方約定由利得公司另行支付補價12萬元。財產交換手續于6月1日全部辦妥,交易雙方均未改變資產的用途。該交易具有商業實質。 (4)利得公司對換入的專利權按4年期攤銷其價值,假定稅務上認可此無形資產的入賬口徑及攤銷標準。 (5)2007年2月14日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利得公司2006年報告時發現上述專利權自取得后一直未作攤銷,提醒利得公司作出差錯更正。 要求: 根據上述資料,完成以下要求。 (1)作出利得公司債務重組的賬務處理: (2)作出利得公司2003年、2004年和2005年A設備的折舊及減值準備處理: (3)作出利得公司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的所得稅會計處理; (4)作出乙公司以專利權交換利得公司設備的會計處理; (5)作出利得公司2007年差錯更正的賬務處理。 |
正確答案: (1)債務重組的賬務處理 ①2001年12月18債務重組時: 借:固定資產 2340 營業外支 20 應收賬款 1150 貸:應收賬款 3510 ②2003年收回余額時: 借:銀行存款 1180 貸:應收賬款 1150 營業外支出 30 (2)利得公司2003~2005年設備折舊及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如下: ①2003年的折舊處理如下: 借:營業費用 466 貸:累計折舊 466 ②2003年計提減值準備198萬元: 借:營業外支出 198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198 ③2004年、2005年的折舊處理如下: 借:營業費用 400 貸:累計折舊 400 ④2005年末該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為400萬元而其可收回價值為450萬元,說明其賬面價值有所恢復,但按照新會計準則規定,固定資產的價值一旦貶值不得恢復,所以2005年末應不作調整。 (3)利得公司2003~2005年的所得稅會計處理如下: ①2003年的所得稅處理: 借:所得稅 264 遞延所得稅資產 142.23[=(233+198)×33%]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406.23[=(8004+2334.198)×33%] ②2004年的所得稅處理: 借:所得稅264遞延所得稅資產55.11(=167×33%)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319.11[=(800+167)×33%] ③2005年的所得稅處理:同2004年。 (4)丁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補價所占比重=12÷300×100%=4%<25%,所以,該交易屬于非貨幣性交易。換入固定資產的入賬成本=300-12=288(萬元); 會計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 288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40 銀行存款 12 營業外支 5[=300-(330-40)-300×5%] 貸:無形資產33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15 (5)利得公司更正會計差錯的處理如下: ①利得公司換入專利權的入賬成本=288+.12=300(萬元); ②利得公司本應于2006年攤銷無形資產價值43.75萬元(=300÷4×7/12); ③利得公司在2007年作如下差錯更正: 分錄1: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3.75 貸:無形資產 43.75 分錄2: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4.4375(=43.75×33%)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4.4375 分錄3: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9.31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9.3125 分錄4: 借: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 2.93125 --法定公益金 1.46562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396875 |
|
五、綜合題(凡要求計算的項目,均須列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有計量單位的,應予以標明,標明的計量單位與題中所給的計量單位相同;計算結果出現小數的,除特殊要求外,均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小數;凡要求解釋、分析、說明理由的內容,必須有相應的文字闡述) |
18.甲上市公司由專利權X、設備Y以及設備z組成的生產線,專門用于生產產品W。該生產線于2001年1月投產,至2007年12月31日已連續生產7年,甲公司按照不同的生產線進行管理,產品W存在活躍市場。生產線生產的產品W,經包裝機H進行外包裝后對外出售。 (1)產品W生產線及包裝機H的有關資料如下: ①專利權X于2001年1月以400萬元取得,專門用于生產產品W。甲公司預計該專利權的使用年限為10年,采用直接法攤銷,預計凈殘值為0。該專利權除用于生產產品W外,無其他用途。 ②專用設備Y和Z是為生產產品W專門訂制的,除生產產品W外,無其他用途。專門設備Y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0日購入,原價1400萬元,購入后即可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設備Y的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0,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專用設備Z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6日購入,原價200萬元,購入后即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設備Z的預計使用年限為l0年,預計凈殘值為0,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 ③包裝機H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8日購入,原價180萬元,用于對公司生產的部分產品(包括產品w)進行外包裝,該包裝機由獨立核算的包裝車間使用。公司生產的產品進行包裝時需按照市場價格向包裝車間內部結算包裝費,除用于本公司產品的包裝外,甲公司還用該機器承接其他企業產品外包裝,收取包裝費。該機器的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0,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 (2)2007年,市場上出現了產品W的替代產品,產品W市價下跌,銷量下降,出現減值跡象。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對有關資產進行減值測試。 ①2007年12月31日,專利權X的公允價值為118萬元,如將其處置,預計將發生相關費用8萬元,無法獨立確定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設備Y和設備z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以及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均無法確定;包裝機H的公允價值為62萬元,如處置預計將發生的費用為2萬元,根據其預計提供包裝服務的收費情況計算,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為63萬元。 ②甲公司管理層2007年年末批準的財務預算中與產品W生產線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有關的資料如下表所示(有關現金流量均發生于年未,各年未不存在與產品w相關的存貨,收入、支出均不含增值稅): ![]() ③甲公司的增量借款年利率為5%(稅前),公司認為5%是產品w生產線的最低必要報酬率。復利現值系數如下: ![]() (3)其他有關資料: ①甲公司與生產產品W相關的資產在2007年以前未發生減值。 ②甲公司不存在可分攤至產品W生產線的總部資產和商譽價值。 ③本題中有關事項均具有重要性 ④本題中不考慮中期報告及所得稅影響。 要求: (1)判斷甲公司與生產產品W相關的各項資產中,哪些資產構成資產組,并說明理由。 (2)計算確定甲公司與生產產品W相關的資產組未來每一期間的現金凈流量及2007年12月31日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 (3)計算包裝機H在2007年12月31日的可收回金額。 (4)填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與生產產品W相關的資產組減值測試表(表格見題下,不需列出計算過程)。表中所列資產不屬于資產組的,不予填列。 (5)編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會計分錄。(答案中的金額單位以萬元表示) |
正確答案: (1)專利權X、設備Y以及設備Z組成的生產線購入成資產組。因為甲公司按照不同的生產線進行管理,且產品W存在活躍市場,且部分產品包裝對外出售。H包裝機獨立考慮計提減值。因為H包裝機除用于本公司產品的包裝外,還承接其他企業產品外包裝,收取包裝費,可產生獨立的現金流。 (2)與生產產品W相關的資產組未來每一期現金流量 2008年現金流量=1200-20-600-180-100=300(萬元) 2009年現金流量=1100+20-100-550-160-160=150(萬元) 2010年現金流量=720-100-460-140-120=100(萬元) 2007年12月31日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300×0.9524+150×0.9070+100×0.8638=508.15(萬元) (3)H包裝機的可收回金額 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62-2=60(萬元),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為63萬元,所以,H包裝機的可收回金額為63萬元。 (4)資產組減值測試表 ![]() (5)借:資產減值損失--專利權 10 --設備Y 71.62 --設備Z 10.23 貸: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專利權X 1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設備Y 71.62 --設備Z 10.23 |
|
19.甲公司系上市公司,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除特別說明外,甲公司采用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3個月以內賬齡的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比例為5‰。根據稅法規定,按應收款項期末余額5‰計提的壞賬準備允許在稅前抵扣。不考慮除增值稅、所得稅以外的其他相關稅費。甲公司按當年實現凈利潤的l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甲公司2008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于2009年2月28日完成,在此之前發生的2008年度納稅調整事項,均可進行納稅調整。甲公司2008年度財務報告于2009年3月31日經董事會批準對外報出。2009年1月1日至3月31日,甲公司發生如下交易或事項: (1)1月14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退回的2008年10月4日從其購入的一批商品,以及稅務機關開具的進貨退出證明單。當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該批商品的銷售價格(不含增值稅)為200萬元,增值稅為34萬元,銷售成本為185萬元。假定甲公司銷售該批商品時,銷售價格是公允的,也符合收入確認條件。該批商品的應收賬款一直未收回。 (2)2月25日,甲公司辦公樓因電線短路引發火災,造成辦公樓嚴重損壞,直接經濟損失230萬元。 (3)2月26日,甲公司獲知丙公司被法院依法宣告破產,預計應收丙公司賬款250萬元(含增值稅)收回的可能性極小,應按全額計提壞賬準備。甲公司在2008年12月31日已被告知丙公司資金周轉困難無法按期償還債務,因而按應收丙公司賬款余額的50%計提了壞賬準備。 (4)3月5日,甲公司發現2008年度漏記某項生產設備折舊費用200萬元,金額較大。至2008年12月31日,該生產設備生產的已完工尚未對外銷售。 (5)3月15日,甲公司決定以2400萬元收購丁上市公司股權。該項股權收購完成后,甲公司將擁有丁上市公司有表決權股份的10%。 (6)3月28日,甲公司董事會提議的利潤分配方案為:提取法定盈余公積620萬元,分配現金股利210萬元。甲公司根據董事會提議的利潤分配方案,將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積作為盈余公積,將擬分配的現金股利作為應付股利,并進行賬務處理,同時調整2008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相關項目。 要求: (1)指出甲公司發生的上述(1)、(2)、(3)、(4)、(5)、(6)事項哪些屬于調整事項。 (2)對于甲公司的調整事項,編制有關調整會計分錄。 (3)填列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相關項目調整表中各項目的調整金額("應交稅費"科目要求寫出明細科目及專欄名稱,"利潤分配"科目要求寫出明細科目;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
正確答案: (1)調整事項有:(1)、(3)、(4)、(6)。 (2) ①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4 貸:應收賬款 234 借:庫存商品 18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85 借:壞賬準備 1.17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17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4.56[=(200-185-234×5‰)×33%]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56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9.27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9.27 借:盈余公積 0.93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0.93 ③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25 貸:壞賬準備 125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41.25(=125×33%)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1.2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83.75 貨: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83.75 借:盈余公積 12.56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2.56 ④借:庫存商品 200 貸:累計折舊 200 ⑥借:應付股利 21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10 (3)甲公司2008年末資產負債表有關項目調整如下: ![]() (4)甲公司2008年利潤表有關項目調整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