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2 共1頁
一、單項選擇題(單項選擇題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 |
1.項目投資決策中,完整的項目計算期是指( )。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項目計算期是指從投資建設開始到最終清理結束整個過程的全部時間。 |
|
2.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理財目標的缺點是( )。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通常法人股股東對股價最大化不感興趣。 |
|
3.已知(P/F,8%,5)=0.6806,(F/P,8%,5)=1.4693,(P/A,8%,5)=3.9927,(F/A,8%,5)=5.8666,則I=8%,n=5時的資本回收系數為( )。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資本回收系數與年金現值系數互為倒數。 |
|
4.假設某公司有400萬股流通在外的普通股,附權方式發行200萬股新股,每股認購價格為9元,該股票股權登記日后的每股市價為19元,則該除權優先認股權的價值為( )元。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購買1股新股所需的優先認股權數=400/200=2,則除權優先認股權的價值=(19-9)/2=5(元)。 |
|
5.已知A投資項目收益率和市場組合收益率的標準差分別是8%和4%,該投資項目收益率的β系數為0.64,則該投資項目的收益率與市場組合收益率的相關系數為( )。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由于β=ρ×該項目的標準差/市場組合的標準差,相關系數=β×市場組合的標準差/該項目的標準差=0.64×(4%/8%)=0.32。 |
|
二、多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備選答案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多選、少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 |
6.企業為維持預防動機所需要的現金余額主要取決于( )。 |
正確答案:ABC 解題思路:選項D是投機動機所需要現金的影響因素。 |
|
7.在下列( )情形下,會給企業帶來經營風險。 |
正確答案:BCD 解題思路:經營風險是指因生產經營方面(即企業供、產、銷)的原因給企業息稅前營業利潤帶來的不確定性。所有引起生產經營方面不確定性的因素都會給企業帶來經營風險。 |
|
8.關于財務管理環節的相關表述,正確的有( )。 |
正確答案:BCD 解題思路:本題考核財務管理環節的相關內容。財務分析的方法通常有比較分析、比率分析和綜合分析,所以選項A不正確。 |
|
9.股權籌資的缺點包括( )。 |
正確答案:ACD 解題思路:本題考核股權籌資的優缺點。股權籌資的優點:(1)是企業穩定的資本基礎;(2)是企業良好的信譽基礎;(3)財務風險小。、其缺點:(1)資本成本負擔較重;(2)容易分散公司的控制權;(3)信息溝通與披露成本較大。 |
|
10.為了彌補固定預算的缺點而產生的預算,其優點包括( )。 |
正確答案:AD 解題思路:本題考核彈性預算的優點。彈性預算是為了彌補固定預算的缺點而產生的預算,彈性預算的優點表現在:(1)預算范圍寬;(2)可比性強。 |
|
三、判斷題(每小題判斷結果正確的得1分,判斷結果錯誤的扣0.5分,不判斷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類題最低得分為零分) |
11.管理費用多屬于固定成本,所以,管理費用預算一般是以過去的實際開支為基礎,按預算期的可預見變化來調整。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銷售和管理費用多屬于固定成本,所以,一般是以過去的實際開支為基礎,按預算期的可預見變化來調整。 |
|
12.按照股權認購數量的約定方式不同,可將其分為備兌認股權證和配股權證。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認購股權證分類。 |
|
13.次級市場也稱為二級市場或流通市場,它是現有金融資產的交易所,可以理解為“舊貨市場”。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次級市場也稱為二級市場或流通市場,它是現有金融資產的交易所,可以理解為"舊貨市場";而初級市場也稱為是發行市場或一級市場,它是新發證券的市場,這類市場使預先存在的資產交易成為可能,可以理解為"新貨市場"。 |
|
14.兩種完全正相關的資產組合投資時,其組合收益的風險都是加權平均值。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根據馬克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組合的收益是兩種資產收益的加權平均,收益則是協方差的結果,但如果相關系數p=+1,組合收益也是加權平均數。 |
|
15.全面預算是各項經營業務預算和專門決策預算的整體計劃,故又稱為總預算。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考核財務預算的相關內容。財務預算是各項經營業務預算和專門決策預算的整體計劃,故也稱為總預算,其他預算則相應稱為輔助預算或分預算。 |
|
四、計算分析題(凡要求計算的項目,除題中特別標明的外,均須列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有計量單位的,必須予以標明,標明的計量單位與題中所給的計量單位相同;計算結果出現小數的,除特殊要求外,均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小數;凡要求解釋、分析、說明理由的內容,必須有相應的文字闡述) |
16.某公司生產甲產品,有關資料如下: (1)標準成本卡片 ![]() (2)本月生產450件甲產品,實際消耗材料45500千克,單位成本0.27元/千克,實際耗時3500小時,實際人工費用14350元,實際變動制造費用5600元,實際固定制造費用3675元。預計產量標準工時4000小時。 要求: (1)計算本月成本差異總額。 (2)確定各因素的成本差異。 |
正確答案: (1)本月成本差異=(45500×0.27+14350+5600+3675)一450×82=-990(有利) (2)①材料成本差異=45500×0.27-450×100×0.3=-1215(不利) 材料價格差異=45500×(0.27-0.3)=-1365(有利) 材料數量差異=(45500-450×100)×0.3:150(不利) ②直接人工差異=14350-450×8×4=-50(有利)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3500-450×8)×4=-400(有利)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3500×(14350/3500-4):350(不利) ③變動制造費用差異=5600-450×8×1.5=-200(有利) 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3500-450×8)×1.5=-150(有利) 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3500×(5600/3500-1.5):350(不利) ④固定制造費用差異=3675-450×8×1=75(不利) 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3675-4000×1=-325(有利)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3500-450×8)×1=-100(有利) 固定制造費用產量差異=(4000-3500)×1=500(不利) |
|
17.某公司2005年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如下:![]() 公司2005年的銷售收入為100000元,流動資產的周轉率為2次,銷售凈利率為10%,現在還有剩余生產能力,即增加收入不需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此外流動資產及流動負債中的應付賬款均隨銷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1)如果2006年的預計銷售收入為120000元,公司的利潤分配給投資人的比率為50%,其他條件不變,~Jlv/_,需要從企業外部籌集多少資金? (2)如果2006年要追加一項投資30000元,2006年的預計銷售收入為120000元,公司的利潤分配給投資人的比率為50%,其他條件不變,那么需要從企業外部籌集多少資金? (3)若結合第二問,同時要求企業流動資產的周轉率加快0.5次,銷售凈利率提高到12%,其他條件不變,企業資金有何變化? |
正確答案: (1)變動資產的銷售百分比=60000/100000=60% 變動負債的銷售百分比-13000/100000=13% 需追加的資金=20000×60%-20000×13%-120000×10%×50%=3400(元) (2)需追加的資金=30000+3400=33400(元) (3)預計流動資產周轉率=2.5 1200000/[1/2(60000+預計流動資產)]=2.5預計流動資產=36000(元) 2005年增加的資產=30000+(36000-60000):6000(元) 外界資金需要量=6000-20000×13%-120000×12%×50%=-3800 企業資金有剩余,不需追加資金。 |
|
18.某公司2006年銷售商品12000件,單價為240元,單位變動成本為180元,全年發生固定成本總額320000元。該企業擁有總資產5000000元,資產負債率為40%,債務資金的利率為8%,權益資金中有50%普通股,普通股每股面 值為20元。企業的所得稅稅率為33%。 要求分別計算: (1)單位貢獻邊際。 (2)貢獻邊際總額。 (3)息稅前利潤EBIT。 (4)利潤總額。 (5)凈利潤。 (6)普通股每股收益EPS。 (7)經營杠桿系數DOL。 (8)財務杠桿系數DFL。 (9)復合杠桿系數DCL。 |
正確答案: (1)單位邊際貢獻=240-180=60(元) (2)邊際貢獻總額=12000×60=720000(元) (3)息稅前利潤EBIT=720000-320000=400000(元) (4)利潤總額=息稅前利潤-利息=EBIT-I =400000-5000000×40%×8% =400000-160000=240000(元) (5)凈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EBIT-I)×(1-T) =240000×(1-33%)=160800(元) (6)普通股每股收益EPS=[(EBIT-I)×(1-T)-D]/N =160800/75000=2.144(元/股) (7)經營杠桿系數DOL=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720000/400000=1.8 (8)財務杠桿系數DFL=EBIT/(EBIT-I)=400000/240000=1.67 (9)復合杠桿系數DCL=DOL×DFL=1.8×1.67=3.01 |
|
五、綜合題(凡要求計算的項目,均須列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有計量單位的,應予以標明,標明的計量單位與題中所給的計量單位相同;計算結果出現小數的,除特殊要求外,均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小數;凡要求解釋、分析、說明理由的內容,必須有相應的文字闡述) |
19.甲公司以往采用現金銷售方式,每年銷售120000件產品,單價15元,變動成本率60%,固定成本為100000元。企業尚有40%的剩余生產能力,現準備通過給客戶一定的信用政策,以期達到擴大銷售的目的,經過測試可知:如果信用期限為1個月,可以增加銷售25%,壞賬損失率2.5%,收賬費用22000元;如果信用期限為2個月,可以增加銷售32%,壞賬損失率4%,收賬費用30000元。(假定資金成本率為20%)要求: (1)應采用何種方案; (2)如果企業采用的信用期限為1個月,但為了加速應收賬款回收,決定使用現金折扣辦法,條件為"2/10,1/20,n/30",估計將有65%的客戶利用2%的折扣,20%的客戶利用1%的折扣,壞賬率下降到1.5%,收賬費用下降到 15000元。是否采用現金折扣方案的決策。 |
正確答案: (1)信用期為1個月的方案與食用期為2個月的方案之間的選擇:變動成本率=60% 邊際貢獻率=1-60%=40% 單位變動成本=15×60%=9(元) 單位邊際貢獻=15-9=6(元) 信用期為1個月的銷售量=120000×(1+25%)=150000(件) 信用期為1個月的銷售額=150000×15=2250000(元) 信用期為2個月的銷售量=120000×(1+32%)=158400(件) 信用期為2個月的銷售額=158400×15=2376000(元) ①計算信用期為2個月的方案的收益: 邊際貢獻=158400×6=950400(元) ②計算信用期為1個月的方案的收益: 邊際貢獻=150000×6=900000(元) ③計算信用期為2個月的方案的成本: 收賬費用=30000(元) 壞賬損失=158400×15×4%=95040(元) 機會成本=2376000÷360×60×60%×20%=47520(元) 總成本=30000+95040+47520=172560(元) ④計算信用期為1個月的方案的成本: 收賬費用=22000(元) 壞賬損失=150000×15×2.5%=56250(元) 機會成本=2250000÷360×30×60%×20%=22500(元) 總成本=22000+56250+22500=100750(元) ⑤計算邊際貢獻增加和總成本增加: 邊際貢獻增加=950400-900000=50400(元) 總成本增加=172560-100750=71810(元) 總成本增加大于邊際貢獻增加,故應采用1個月的信用期。 (2)信用期為1個月、不采用現金折扣的方案與信用期為1個月、采用現金折扣的方案之間的選擇: ①計算信用期為1個月、不采用現金折扣方案的收益: 邊際貢獻=2250000-150000×9=900000(元) ②計算信用期為1個月、不采用現金折扣方案的成本: 總成本=22000+56250+22500=100750(元) ③計算信用期為1個月、采用現金折扣方案的收益: 銷售凈額=2250000-2250000×(2%×65%+1%×20%)=22162550 (元) 邊際貢獻=2216250-150000×9=866250(元) ④計算信用期為1個月、采用現金折扣方案的成本: 采用現金折扣后平均收賬期=10×65%+20×20%+30×15%:15(天) 占用資金=2250000÷360×15×60%=56250(元) 機會成本=56250×20%=11250(元) 壞賬損失=2250000×1.5%=33750(元) 收賬費用=15000(元) 總成本=15000+33750+11250=60000(元) ⑤計算邊際貢獻增加和總成本增加: 邊際貢獻增加=866250-900000=-33750(元) 總成本增加=60000-100750=-40750(元) 因為總成本增加小于邊際貢獻增加,故應采用現金折扣方式較好。 |
|
20.某企業擬籌集資本1000萬元,現有A、B、C三個備選方案。有關資料 如下: (1)A方案:按面值發行長期債券500萬元,票面利率為10%,籌資費率為2%;發行普通股500萬元,籌資費率為5%,預計第一年股利率為10%,以后每年遞增3%。 (2)B方案:發行優先股800萬元,股利率為15%,籌資費率為2%;向銀行借款200萬元,年利率為5%。 (3)C方案:發行普通股500萬元,籌資費率4%,預計第一年股利率12%,以后每年遞增5%,利用公司留存收益籌資500萬元。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 要求:確定該公司的最佳籌資方案。 |
正確答案: (1)A方案: 長期債券成本=10%×(1-33%)/(1-2%)=6.84% 普通股成本=10%/(1-5%)+3%=13.53% 綜合資金成本=6.84%×500/1000+13.53%×500/1000=10.19% (2)B方案: 優先股成本=15%/(1-2%)=15.31% 借款成本=5%×(1-33%)=3.35% 綜合資金成本=15.31%×800/1000+3.35%×200/1000=12.92% (3)C方案: 普通股成本=12%/(1-4%)+5%=17.5% 留存收益成本=12%+5%=17% 綜合資金成本=17.5%×500/1000+17%×500/1000=17.25% 由于A方案的綜合資金成本最低,所以A方案形成的資本結構為最佳籌資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