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2 共1頁
一、單項選擇題(單項選擇題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 |
1.假定某投資的風險價值系數為15%,標準離差率為40%,若無風險收益率為6%,則該投資項目的風險收益率應為( )。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風險收益率=15%×40%=6% |
|
2.某企業編制"直接材料預算",預計第四季度期初存量500千克,季度生產需用量2000千克,預計期末存量為400千克,材料單價為10元,若材料采購貨款有40%在本季度內付清,另外60%在下季度付清,假設不考慮其他因素,則該企業預計資產負債表年末"應付賬款"項目為( )元。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預計第四季度材料采購量=2000+400-500=1900(千克)應付賬款=1900×10×60%=11400(元)。 |
|
3.如果企業速動比率很小,下列結論成立的是( )。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速動比率是用來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一般來說速動比率越高,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企業短期償債風險較小;反之速動比率越低,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弱,企業短期償債風險較大。 |
|
4.兩車間之間轉移半成品時,A車間以10元計收入,B車間以8.8元計成本,該企業采用的是( )轉移價格。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轉移雙方用不同價格分別計算各自的收入和成本,其差異最終由會計調整,為雙重轉移價格。該價格并不影響整個企業利潤的計算。 |
|
5.下列各項中,( )是全面預算的最后環節。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財務預算是全面預算的最后環節。 |
|
二、多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備選答案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多選、少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 |
6.在計算下列( )籌資方式的資金成本時可以不考慮籌資費用對資金成 |
正確答案:AD 解題思路:銀行借款手續費率很低,通常可忽略不計,留存收益則沒有籌資費用發生。根據《公司法》規定,向公眾發行股票和債券必須委托證券經營機構,籌資費用一般不得忽略。 |
|
7.以資本利潤率最大化作為財務目標,存在的缺陷是( )。 |
正確答案:CD 解題思路:資本利潤率是利潤額與資本額的比率,利潤是一定時期內實現的總利潤,它能反映資本的獲利水平,且由于其是相對數指標,因而也可以用于不同資本規模的企業間比較。但它沒有考慮風險因素和時間價值,也不能避免企業的短期化行為。 |
|
8.證券的B系數是衡量風險大小的重要指標,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 |
正確答案:ACD 解題思路:股票的β=0,表明該證券沒有市場風險,但不能表明該證券無公司特有風險。 |
|
9.按資本資產定價模式,影響某特定股票投資收益率的因素有( )。 |
正確答案:ABC 解題思路:股票投資的必要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β×(股票市場平均報酬率一無風險收益率) |
|
10.下列屬于權益籌資方式的有( )。 |
正確答案:ABD 解題思路:權益籌資方式包括:(1)吸收直接投資;(2)發行普通股股票;(3)利用留存收益。認股權證屬于混合籌資。 |
|
三、判斷題(每小題判斷結果正確的得1分,判斷結果錯誤的扣0.5分,不判斷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類題最低得分為零分) |
11.現金折扣是企業為了鼓勵客戶多買商品而給予的價格優惠,每次購買的數量越多,價格也就越便宜。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現金折扣是企業為了盡早收回貨款給客戶的價格優惠。 |
|
12.集權型財務管理體制下,各所屬單位有自主經營的權利,但是無重大問題的決策權。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考核集權型的相關內容。集權型財務管理體制是指企業對各所屬單位的所有管理決策都進行集中統一,各所屬單位沒有財務決策權,只執行企業總部的各項指令。而在集權與分權相結合型下,各所屬單位有較大的自主經營權。 |
|
13.如果存貨市場供應不充足,即使滿足有關的基本假設條件,也不能利用經濟訂貨量基本模型。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的考點是經濟訂貨量基本模型的假設前提,存貨市場供應充足是建立存貨經濟批量基本模型的前提條件之一。 |
|
14.某項會導致個別投資中心的投資利潤率提高的投資,一定會使整個企業的投資利潤率提高;某項會導致個別投資中心的剩余收益指標提高的投資,不一定會使整個企業的剩余收益提高。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投資利潤率的決策結果與總公司的目標不一定一致,但剩余收益可以保持部門獲利目標與公司總的目標一致。所以某項會導致個別投資中心的投資利潤率提高的投資,不一定會使整個企業的投資利潤率提高;某項會導致個別投資中心的剩余收益指標提高的投資,則一定會使整個企業的剩余收益提高。 |
|
15.開放型基金買賣價格取決于市場供求關系。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開放型基金買賣價格基本不受市場供求影響,交易價格取決于基金的每單位資產凈值的大小,賣出價=單位資產凈值+5%左右的首次購買費;贖回價=單位資產凈值-一定的贖回費。 |
|
四、計算分析題(凡要求計算的項目,除題中特別標明的外,均須列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有計量單位的,必須予以標明,標明的計量單位與題中所給的計量單位相同;計算結果出現小數的,除特殊要求外,均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小數;凡要求解釋、分析、說明理由的內容,必須有相應的文字闡述) |
16.某企業過去5年的產銷量和資金占用數量的有關資料如下,該企業2005年預計產銷量為9.5萬件,2006年預計產銷量為10萬件。![]() 要求: (1)用高低點法預計2005年的資金需要總量及2006年需增加的資金; (2)用回歸直線法預計2005年的資金需要總量及2006年需增加的資金; (3)說明兩種方法計算出現差異的原因。 |
正確答案: (1)用高低點法預計2005年的資金需要總量及2006年需增加的資金:b=(700-630)/(9-7)=35(元/件)a=700-35×9=385(萬元)Y=3850D00+35X 2005年的資金需要總量=3850000+35×95000=7175000(元) 2006年需增加的資金=35×(100000-95000)=175000(元) (2)用回歸直線法預計2005年的資金需要總量及2006年需增加的資金:代入方程:∑Y=lqa+b∑x ∑XY=a乏X+b∑X2 得:3300=5a+40b 26490=40a+322.5b 解得:b=36(元/件),a=372(萬元) Y=3720000+36X 2005年的資金需要總量=3720000+36×95000=7140000(元) 2006年需增加的資金=36×(100000-95000)=180000(元) (3)由于高低點法只考慮了兩點資料,代表性差,而回歸直線法考慮了全部各點資料,精確性相對較高。 |
|
17.某公司年銷售額為6000萬元,目前的信用條件是2/10,1/10和N/30,估計有70%(客戶以金額計)享受2%的折扣,15%的客戶享受1%的折扣,變動成本率為60%,收賬費用75萬元,壞賬損失率3%;資金成本率為8%。(一年按360天計算) 要求: (1)計算信用成本前收益; (2)計算平均收現期; (3)計算應收帳款的機會成本; (4)計算信用成本后收益。 |
正確答案: (1)信用成本前收益=6000×(1-60%)-6000×(70%×2%+15%×1%)=2307(萬元) (2)平均收現期=70%×10+15%×20+15%×30=14.5(天) (3)應收賬款機會成本=6000/360×14.5×70%×8%=11.6(萬元) (4)信用成本后收益=2307-(11.6+75+6000×3%)=2307-266.6=2040.4(萬元) |
|
18.某企業全年需從外購入某零件1200件,每批進貨費用400元,單位零件的年儲存成本6元,該零件每件進價10元。銷售企業規定:客戶每批購買量不足800件,按標準價格計算,每批購買量超過800件,價格優惠3%。 要求: (1)計算在不考慮折扣時的企業最佳進貨批量; (2)計算在按800件采購時的進價成本、相關訂貨成本和相關儲存成本; (3)該企業進貨批量為多少時,才是有利的。 |
正確答案: (1)在沒有價格折扣時:存貨成本總額=1200×10+(1200/400)×400+(400/2)×6=14400(元) (2)按800件進貨,可得價格折扣: 存貨進價成本=1200×10×(1-3%)=11640(元) 相關訂貨成本=(1200/800)×400=600(元) 相關儲存成本=(800/2)×6=2400(元) 相關總成本=14640(元) (3)通過計算比較,進貨批量400件的總成本低于進貨批量800件的總成本,因此,該企業應按400件進貨才是有利的。 |
|
五、綜合題(凡要求計算的項目,均須列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有計量單位的,應予以標明,標明的計量單位與題中所給的計量單位相同;計算結果出現小數的,除特殊要求外,均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小數;凡要求解釋、分析、說明理由的內容,必須有相應的文字闡述) |
19.甲企業打算在2007年末購置一套不需要安裝的新設備,以替換一套尚可使用5年、折余價值為50000元、變價凈收入為10000元的舊設備。取得新設備的投資額為185000元。到2012年末,新設備的預計凈殘值超過繼續使用舊設備的預計凈殘值5000元。使用新設備可使企業在5年內,第一年增加息稅前利潤15000元,第二至五年每年增加稅后利潤20000元、增加利息1000元。新舊設備均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投資人要求的最低報酬率為10%。 要求: (1)計算更新設備比繼續使用舊設備增加的投資額; (2)計算運營期因更新設備而每年增加的折舊; (3)計算因舊設備提前報廢發生的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 (4)計算運營期第一年因舊設備提前報廢發生凈損失而抵減的所得稅額; (5)計算建設期起點的差量凈現金流量△NCF ![]() (6)計算運營期第一年的差量凈現金流量△NCFl; (7)計算運營期第二至四年每年的差量凈現金流量△NCF2-4; (8)計算運營期第五年的差量凈現金流量△NCF5; (9)計算更新設備方案的凈現值,并說明是否應該更新。 已知:(P/F,10%,1)=0.9091,(P/A.10%,3)=2.4869,(P/F,10%,5)=0.6209 |
正確答案: (1)更新設備比繼續使用舊設備增加的投資額 =185000-10000=175000(元) (2)運營期因更新設備而每年增加的折舊 =(175000-5000)/5=34000(元) (3)因舊設備提前報廢發生的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 =50000-10000=40000(元) (4)運營期第一年因舊設備提前報廢發生凈損失而抵減的所得稅額 =40000×25%=10000(元) (5)建設起點的差量凈現金流量 △NCF ![]() (6)運營期第一年的差量凈現金流量 △NCF ![]() (7)運營期第二一四年每年的差量凈現金流量 △NCF ![]() (8)運營期第五年的差量凈現金流量 △NCF ![]() (9)凈現值 =-175000+55250×(P/F,10%,1)+54750×(P/A,10%,3)×(P/F,10%,1)+59750×(P/F,10%,5) =-175000+55250×0.9091+54750×2.4869×0.9091+59750×0.6209=-175000+50227.775+123781.033+37098.775 =36107.58(元) 結論:應該更新舊設備。 |
|
20.某公司2006年賒銷收入為300000元,銷售毛利率為30%,在2007年保持不變。2007年該公司擬改變原有信用政策,有甲、乙兩個方案可供選擇,資料如下(應收賬款機會成本為10%):![]() 要求: (1)計算甲、乙方案新增毛利潤; (2)計算甲、乙方案的機會成本; (3)計算甲、乙方案的壞賬損失; (4)計算乙方案的現金折扣; (5)計算甲、乙方案新增加的凈利潤; (6)分析公司應采取哪種信用政策。 |
正確答案: (1)計算甲、乙方案新增毛利潤: 甲方案:(360000-300000)×30%=18000(元) 乙方案:(420000-300000)×30%=36000(元) (2)計算甲、乙方案的機會成本: 甲方案:45×360000×10%/360=4500(元) 乙方案:24×420000×10%/360=2800(元) (3)計算甲、乙方案的壞賬損失: 甲方案:360000×6%=21600(元) 乙方案:420000×3%=12600(元) (4)計算乙方案的現金折扣: 420000×50%×2%=4200(元) (5)計算甲、乙方案新增加的凈利潤: 甲方案:18000-4500-21600=-8100(元) 乙方案:36000-2800-4200-12600=15300(元) (6)根據以上計算結果,乙方案新增利潤大于甲方案,所以公司應采取乙方案。 |
|
21.已知:甲企業不繳納營業稅和消費稅,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城建稅稅率為7%,教育費附加率為3%。所在行業的基準收益率iC為10%。該企業擬投資建設一條生產線,現有A和B兩個方案可供選擇。 資料一:A方案投產后某年的預計營業收入為100萬元,該年不包括財務費用的總成本費用為80萬元,其中,外購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費為40萬元,工資及福利費為23萬元,折舊費為12萬元,無形資產攤銷費為0萬元,其他費用為5萬元,該年預計應交增值稅為10.2萬元。 資料二:B方案的現金流量如下表所示 ![]() 該方案建設期發生的固定資產投資為105萬元,其余為無形資產投資,不發生開辦費投資。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為10年,期末預計凈殘值為10萬元,按直線法計算折舊;無形資產投資的攤銷期為5年。建設期資本化利息為5萬元。部一分時間價值系數為:(P/A,10%,11)=6.4951,(P/A,10%,1)=0.9091 要求: (1)根據資料一計算A方案的下列指標: ①該年付現的經營成本;②該年營業稅金及附加;③該年息稅前利潤;④該年調整所得稅;⑤該年所得稅前凈現金流量。 (2)根據資料二計算B方案的下列指標: ①建設投資;②無形資產投資;③流動資金投資;④原始投資;⑤項目總投資;⑥固定資產原值;⑦運營期l-10年每年的折舊額;⑧運營期1~5年每年的無形資產攤銷額;⑨運營期末的回收額;⑩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所得稅后)和不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所得稅后)。 (3)已知B方案運營期的第二年和最后一年的息稅前利潤的數據分別為36.64萬元和41.64萬元,請按簡化公式計算這兩年該方案的所得稅前凈現金流量NCF3和NCFll。 (4)假定A方案所得稅后凈現金流量為:NCF ![]() ![]() ![]() (5)已知B方案按所得稅后凈現金流量計算的凈現值為92.21萬元,請按凈現值和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指標,對A方案和B方案作出是否具備財務可行性的評價。 |
正確答案: (1)①該年付現的經營成本=40+23+5=68(萬元) ②該年營業稅金及附加=10.2×(7%+3%)=1.02(萬元) ③該年息稅前利潤=100-1.02-80=18.98(萬元) ④該年調整所得稅=18.98×33%=6.26(萬元) ⑤該年所得稅前凈現金流量:18.98+12=30.98(萬元) (2)①建設投資=100+30=130(萬元) ②無形資產投資=130-105=25(萬元) ③流動資金投資=20+20=40(萬元) ④原始投資=130+40=170(萬元) ⑤項目總投資=170+5=175(萬元) ⑥固定資產原值=105+5=110(萬元) ⑦運營期1~10年每年的折舊額=(110-10)/10=10(萬元) ⑧運營期1~5年每年的無形資產攤銷額=25/5=5(萬元) ⑨運營期末的回收額=40+10=50(萬元) ⑩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5+1|-6.39|/46.04=5.14(年) 不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5.14-1=4.14(年) (3)NCF ![]() NCF ![]() (4)①凈現值=-120+24.72×[(P/A,10%,11)-(P/A,10%,1)]=-120+24.72×(6.4951-0.9091)=18.09(萬元) ②不包括建設期的回收期=120/24.72=4.85(年) ③包括建設期的回收期=4.85+1=5.85(年) (5)A方案凈現值=18.09(萬元)>0 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5.85>11/2=5.5(年) 故A方案基本具備財務可行性。 B方案凈現值=92.21(萬元)>0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5.14<11/2=5.5(年) 故B方案完全具備財務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