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期貨投資分析成績慘不忍睹 通過率不足1%

發布時間:2011-10-22 共1頁

期貨從業資格考試期貨投資分析成績慘不忍睹 通過率不足1%

日前,最新一次期貨投資分析資格考試成績公布,考試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報考人數9176人,參考人數為6190人,參考率67.46%,但只有50人通過,通過率僅有0.81%。

考試通過率低的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是否意味著取得該資格的業務人員將成為期貨公司爭搶的寵兒?

參考者:第三次考試題目太怪

記者了解到,今年5月開始至今,一共舉行了3次期貨投資分析資格考試,其通過率逐次下降,首次考試通過率為21.88%,第二次通過率為18.58%,第三次通過率僅為0.81%。

“我們公司這次參考的同事“全軍覆沒”,不少研究員都抱怨題目太奇怪。”滬上一家券商系期貨公司研究部人士向記者表示。

據一位參加過三次考試的分析師透露,“出題者的水平越來越高,題目也越來越難。”第一次考試比較中規中矩,以宏觀面和行情的分析為主。第二次考試理論和實踐題各占一半,題目難度適中,實際操作能力題有所增加。第三次難度更甚,真正考驗分析師的綜合咨詢能力,涵蓋了大部分期貨品種,也增加了計算題。

說到第三次考試,參考者總結了幾大“怪”特征:一是脫離書本。“完全不是書上的東西,沒有范本,沒有題庫,完全沒有復習的方向,書上有的東西不考的,考的都是從書上的概念衍生出去的東西。”一位參考者抱怨道。

另一個特征是,計算題多。一位女性考生稱,“計算題有難又多,就女生而言,本來計算就不好,那么大量的計算題,根本來不及做的。”

第三個特征是,題目“偏門”。最新一次考試,居然出現了“三大評級機構”的Logo題,還有英文題、古文題等,讓人“嘆為觀止”。另外,還有工業品分析師抱怨,歷次考試題目都側重農產品,研究工業品的人比較吃虧。

期貨公司會否上演“人才爭奪戰”?

除了考試題越來越難,通過率逐次下滑的背后還隱藏著什么?如此低的通過率是否也意味著,取得投資分析資格的業務人員將成為期貨公司爭搶的“香餑餑”?業內“人才爭奪戰”是否將打響?

誠然,從長遠來看,這類投資分析人才是市場需要的,這或將成為期貨公司實力的一種表現。隨著通過率越來越低,此類人才將會受到一定追捧。

但對于“人才爭奪戰”之說,倍特期貨研發中心主任李攀峰表示,“這倒不至于,因為在前兩次考試中已經有大量的從業人員通過,絕大部分公司在人才儲備上已經充足,以倍特期貨為例,目前已經有超過25%的員工獲得投資咨詢資格。”

永安期貨分析師龐春艷告訴記者,如果單純從資格申請上來看,要求每家期貨公司至少有1個高管和5個從業人員通過,也就是說,6個人是底線。全國有163家期貨公司,一共需要978名具備該資格的人才,現在通過的人數有三四千。因此所謂的“人才爭奪戰”短期內并不會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李攀峰表示,目前,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前景并不明確,從我國臺灣的實踐來看,該業務并不能夠成為期貨公司盈利的亮點。站在這個角度看,也不會出現對人才的爭奪。

期貨投資咨詢業務被指“不賺錢”

實際上,期貨投資咨詢業務“不賺錢”在業內流傳已久。此次考試通過率低,也被業內戲謔為“備考動力不足”。

“賺不賺錢,看看國內證券的研發就知道了。比如,國泰君安的研發團隊夠強大吧,但是VIP客戶照樣是可以免費看報告。”滬上某期貨公司研發人員稱。

的確,從免費到收費,客戶接受起來有一定難度。加上我國期貨行業發展尚不成熟,大部分期貨公司并不指望依靠此業務賺錢。

光大期貨分析師唐嘉賓表示,“作為客戶來說,一開始能夠擁有免費咨詢服務,現在需要收費,肯定不愿意。更何況,免費報告眾多,客戶在你這邊看不到,可以在其他地方得到相關咨詢。”

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家期貨公司都在探索投資咨詢業務的盈利模式。但大多數公司都還沒有具體的計劃,只能一邊看別人怎么搞,一邊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改善。

比如,一家滬上期貨公司正醞釀“打包服務計劃”,包括了對企業客戶的培訓,以及報告的有價服務,從而可以避免單純的“賣報告”,以免引起客戶的反感。

另外,一些公司希望從風險管理方面作為其投資咨詢的突破口,不過這種風險管理的服務該如何進行,如何體現其價值,目前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大多數公司也尚未有所對策,因此,擺在期貨公司面前的盈利模式尚未有實質性進展。

唐嘉賓認為,目前最需要一些創新者進行試探性的運行,讓后來者從中收獲經驗,逐漸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投資咨詢的盈利模式。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