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2-31 共1頁
期貨從業資格考試之三因素致油脂消費增速回落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2011年中國進口大豆(4245,-8.00,-0.19%)5200萬噸,低于2010年的5479萬噸。中國大豆消費增速回落是不是由多進口豆油(8666,-76.00,-0.87%)造成的?
不是。2011年1月至10月,中國進口豆油累計98萬噸,較2010年同期106萬噸,還減少8萬噸。如果按照2010年11月和12月的進口量,2011年中國進口豆油125萬噸。可見,2010年和2011年進口豆油都較前幾年還減少100多萬噸,2011年中國進口大豆減少并非由于多進口豆油造成的。
那么,中國豆油消費增速放緩是不是有其它油脂來替代?的確,中國菜籽油(9250,-66.00,-0.71%)的年消費一直穩定在450萬噸左右,但2010/11年度菜籽油消費突然增加約100萬噸,主要可能是政府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拋儲菜籽油147萬噸,這對2010/11年度豆油消費具有替代。
考慮到2010年中國進口豆油133萬噸,2011年預計進口125萬噸,都較2009年減少100萬噸左右。這樣,2010/11年度菜籽油消費增加只是彌補進口豆油量的減少,數值正好是100萬噸左右。
2011年1月至10月中國進口棕櫚油(7744,-54.00,-0.69%)累計361萬噸。按照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預測,2011年24度棕櫚油進口總量約為460萬噸,較2010年增加38萬噸。2010年末中國棕櫚油港口庫存28萬噸,2011年11月末棕櫚油港口庫存50萬噸左右,增加22 萬噸。以此推算,棕櫚油進口增加多轉變為港口庫存,沒有進入消費環節。若企業庫存保持不變,只有16萬噸進入了消費環節,對豆油的替代程度很小。
2010/11年度中國政府拋儲菜籽油,正好彌補進口豆油的減少,兩者數量相當。2007年至2010年中國棕櫚油進口逐年回落,對豆油消費替代僅16萬噸。總之,中國大豆消費增速回落了,中國豆油消費增速也回落了,菜籽油和棕櫚油的消費對豆油消費的替代并不明顯。
那么中國豆油或油脂總消費增速回落的原因主要是什么?筆者認為有三個因素:
首先,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回落,最近十年由7.58%。回落到2010年的4.79%。;其次,根據日本和中國臺灣的經驗,人均GDP達到 3000-8000美元的階段,人均年消費食用油穩定在20千克左右。2008年,我國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關,現在一些大城市甚至超過人均 GDP10000美元這一數據。而2009/10年度中國食用油人均年消費為18.3公斤,這表明未來食用油消費將趨于穩定,增速將放緩。
相關數據顯示,近十年來,美國大豆消費量維持平穩。自1997年以來,美國大豆消費量維持在5000萬噸左右,基本保持平穩,未呈現出增加趨勢。美國農業部預計2011/12年度美國大豆消費量4776萬噸,低于2010/11年度的4848萬噸。
最后,除了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回落外,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對油脂的消費增速的回落也提供了依據。少年兒童占比逐年下降,老年人占比逐步上升。一般來說,少年兒童對食用油的消費偏喜愛,而老年人口味偏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