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1-01 共1頁
有色金屬行業“十二五”規劃,關系到未來幾年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的大方向,也深刻影響到各相關品種的基本面。有色金屬行業“十二五”規劃的中心任務依然是“結構調整”,其中大金屬品種(銅、鋁、鉛、鋅)側重產業結構和產能布局結構調整;小金屬品種,特別是我國具有儲量優勢的品種,則強調資源的有序開發和節約使用。結合當前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的現狀,相關人員對即將出臺的有色金屬行業“十二五”規劃所涉及的金屬期貨品種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銅篇章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國和消費國,但銅資源卻遠不能自給自足。2011年以銅礦產量為基準,銅礦、精銅、銅材三者的比值是1:4.35:9.86。中國銅資源對外依賴度高達70%,資源緊張是中國銅業的最大特點。從銅行業裝備和技術上看,中國開采、冶煉、精煉、加工的技術都很成熟,但在加工業上仍有提高空間。從廢銅上看,設立行業準入制度和加強行業環保管理理念是重點。
銅行業“十二五”規劃草案中提出,優化產業結構、技術升級、兼并重組、節能減排是主要內容,從中可以解讀出“十二五”時期銅行業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統一規劃,上大壓小,以內需為主,嚴格控制條件不足地方上冶煉產能。
二是推進企業重組,支持大型企業兼并重組,形成有核心競爭能力的大企業。分析來看,目前中國排名前10的銅冶煉企業已經占了國內產能的73%,其中有5家產能在20萬噸以上。從國際排名來看,2010年就有4家入圍全球銅業前20名。但考慮到中國資源不足,缺少定價權,中國企業要聯合起來,礦山資源要統一調控。
三是重視金屬回收、利用。我國礦資源有限,廢銅回收可以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銅循環的周期大約為15年,目前我國已經進入銅的回收期,未來我國會像發達國家一樣有50%的資源來自于廢銅,這將有效緩解資源不足的問題。因此銅的再生行業要鼓勵又要規范,其中準入門檻很重要。未來新上再生銅項目至少要在5萬噸以上,而且原料一定要有保障。原有的廢銅加工企業、再生銅企業產能應達到2萬噸/年,改擴建項目應達到5萬噸/年,到2015年要堅決淘汰3萬噸以下的再生銅冶煉項目,鼓勵大型礦銅冶煉廠利用廢銅再生冶煉。
四是資源節約建設。一方面要在國內加大普查、勘查、找礦,另一方面要加大國外合作開發,中國需要與資源豐富的國家利益共享。
五是深加工行業發展精細化。開發生產高精銅材產品是未來中國銅加工行業的發展方向,也是國家宏觀調控引導的方向。
鋁篇章
對鋁行業而言,十二五規劃的核心要點集中在產量目標、產業結構變革、資源保障力度三個方面。
首先,在產量目標控制方面,主要集中于氧化鋁和電解鋁。我國計劃在2015年,氧化鋁的產量不超過4100萬噸,電解鋁產量在2400萬噸左右。預計今年中國的氧化鋁產量將達到3421萬噸左右,若按照既定目標發展,未來幾年我國氧化鋁的產量增速將在4.9%左右,低于過去16.79%的年均增速。電解鋁方面,今年我國的產量將達到1741萬噸,因此,未來5年我國電解鋁增速也會放緩,國內電解鋁的供應將明顯缺乏彈性。長期而言,這對國內的鋁價走勢形成利好支持。
其次,從產業鏈結構的變革來看,亮點主要是電解鋁產能開始向西部地區轉移。從2011年全國電解鋁產量的分布來看,9月份西部地區的電解鋁產量已占到50%以上,預計整個“十二五”期間,國內的電解鋁產量將繼續向西部地區轉移。除了產量分布會發生變化外,國內電解鋁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在“十二五”期間也會進一步提高。目前,國內前三大電解鋁集團占總產能的31%,前八大集團占61%。預計到2015年,全國前十大電解鋁集團產量將占到總產量的75%左右。
最后,資源保障力度需要進一步提高。國內電解鋁上游原材料(氧化鋁和鋁土礦)對外的依賴度高達60%,尤其是最近幾年隨著國內氧化鋁新增項目的投產,中國對鋁土礦的進口需求進一步加大。今年我國從印尼進口的鋁土礦占總進口量的76%,從澳大利亞進口的數量占總量的22%。此前,市場傳言印尼2014年將禁止鋁土礦的出口,若真如此,對我國電解鋁行業發展將有較大的威脅。因此,在“十二五”期間,加強上游的保障力度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