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審計師考試輔導:審計的目標是什么?

發布時間:2011-10-22 共2頁

  審計目標是指人們通過審計實踐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理想境界或最終結果,或者說是指審計活動的目的與要求。審計目標的確定,除受審計對象的制約以外,還取決于審計社會屬性、審計基本職能和審計授權者或委托者對審計工作的要求。同時,審計目標規定了審計的基本任務,決定了審計的基本過程和應辦理的審計手續。
  一、審計目標的演變
  審計具有實用性,為了適應社會的要求,其目標也在不斷變化。如西方注冊會計師審計在其發展的不同階段,其審計總體目標也在不斷變化。
  在詳細審計階段,查錯防弊是其總體目標,由于當時公司中內部牽制制度尚不完整,而且不被人重視,技術錯誤和舞弊行為經常發生。為了察覺營私舞弊,察覺技術上的錯誤,察覺原理上的錯誤,保證會計記錄的正確和財產的安全,必須采取詳細的審計方法,對檢查期內所有會計資料進行逐一查明,以取得充分的證據,便于做出有無錯誤和舞弊的結論。
  在資產負債表審計階段,查錯防弊的審計目標已退居第二位,第一位的審計目標是提供信用證明,對資產負債表進行公正性審計。也即是通過對被審計單位一定時期內資聲負債表所有項目的余額真實可靠性和是否實際存在的審查,判斷其財務狀況和償債能力。這時的審計功能之所以能從防護性發展到公證性,一是因為當時的企業能夠依靠內部牽制制度來控制和防止各種弊端和錯誤,使審計人員有可能擺脫賬簿的束縛;二是因為銀行信貸業務的發展,銀行界需要進行企業信用調查,以判斷企業的償債能力,防止信用危機和維護銀行家的權益。
  在財務報表審計階段,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目標是判定被審計單位被審期內的財務報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被審單位所采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是否符合公認會計準則。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和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過去對資產負債表的靜態審計,已不能滿足廣大投資者對企業全面了解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對企業全部財務報表進行動態審計,而且要以顯示盈利能力的損益表作為報表審計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隨著現代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審計也突破了財務會計的范疇,涉及到了管理領域,管理審計(包括經營審計、效益審計、效果審計)也由此誕生,審計目標也因此增加了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內容。
  盡管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目標在不斷變化,但其基本職責仍然是執行財務報表審計,而其他性質的審計業務也只是在財務報表審計的基礎上延伸和發展。
  從上述審計目標的發展變化中可見:審計目標體現了審計的職能,審計目標是審計職能的外在表現,有什么樣的職能才會有什么樣的目標,審計目標不能違背審計的固有功能,否則這種目標也不可能實現。審計目標反映了社會要求,因為審計具有實踐性和實用性,它不可能脫離社會需要而存在,目標的變化也一定要反映社會需求的變化。審計目標決定著審計任務,審計目標是由審計職能和社會需要決定的,而審計任務又由審計目標所決定,有什么樣的目標,就會有什么樣的任務,因為審計目標的實現要依賴于相關審計任務的完成。審計目標應具有恰當性和穩定性,審計目標總會受到授權人或委托人審計目的的制約,并由審計人在審計工作中實現,但無論怎樣都要注意其恰當性和相對的穩定性,也即是審計目標既要科學,又要切實可行;審計總目標一旦確定下來,就應該保持其相對的穩定,否則影響審計的社會效果。審計目標也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審計目標既可以分為遠程目標(戰略性目標)和基本目標(戰術性目標),又可以分為總目標和具體目標(包括一般目標和項目審計目標)。
  二、審計總目標
  審計總目標一般是根據審計授權人和委托人的要求,對被審計單位或個人所應承擔的經濟責任的監督、鑒證與評價,是一種帶有戰略性的綜合性目標,它一定要體現國家實行審計監督制度的需要。具體地說,一要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強宏觀調控的需要;二是適應加強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建設,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的要求;三要適應促進廉政建設、反對腐敗和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根據《審計法》第2條第3款的規定,我國國家審計的總目標是對財政收支和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查和評價。
   "真實"是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濟活動是否發生、是否真實存在,在會計資料及其他有關資料中的反映,是否符合客觀實際,有無任意增加、減少、隱瞞等虛假行為。
  "合法"是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濟活動是否遵循法律、法規和有關規章制度的規定。如各級預算內財政資金的支出必須符合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預算,企業成本、費用的計算、歸集和分配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會計準則、財務通則等財務會計制度有關方面的規定。
  "效益"是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濟活動的經濟效率和效果。這里所講的效益,不僅僅是指用于經營資金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還包括資金投入的經濟性,即是否節約;資金運用的效率,即資金合理利用的程度;資金使用的效果,即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有些資金使用并不能產生經濟效益,但一定會產生相應的社會效果。
  根據我國獨立審計準則的規定,獨立審計的總目標是對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的合法性、恰當性及會計處理方法的一致性表示意見。將會計報表規定為獨立審計的總目標:一是因為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主要業務就是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P二是因為會計報表的使用者也希望注冊會計師為會計報表的"三性"做出鑒證。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希望出于對會計報表進行質量評價和鑒證的需要,以便于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注冊會計師對會計報表"三性"表示意見,一是要表示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的編報是否符合《企業會汁準則》及國家其他財務會計法規的規定;二是要表示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恰當地反映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資金變動情況;三是要表示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處理方法是否符合一致性的原則。
  美國注冊公共會計師協會認為,獨立審計師對財務報表實施一般檢查的目標是對財務報表的編制是否符合公認會計原則,公允地反映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動狀況表達意見,由此可見,美國審計師的責任只能依據公認審計準則檢查財務報表的公允性,并簽發審計報告,而沒有檢查舞弊行為的責任。對于財務報表公允性而言,單位管理部門應負的責任是:建立會計制度和制定會計政策,健全并監督執行內部控制制度和公允地編制財務報表。
  根據《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我國部門、單位內部審計的總體目標是:通過檢查會計賬目及其相關資產,監督財政收支和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由此可見,它和我國國家審計的總體目標是基本一致的。
  三、審計具體目標
  審計具體目標是審計總體目標的具體化,根據具體化的不同程度,又分為一般審計目標和項目審計目標兩個層次。一般審計目標是實施項目審計時均應達到的目標,是項目審計目標的共性概括;而項目審計目標則是按每個項目具體內容而確定的目標,即表現了項目審計的個性特征,也具有一般審計的共性特征。無論是-般審計目標還是項目審計目標,都必須根據審計總目標要求和被審計單位的需要來確定。
  根據制度基礎審計方法的程序,西方國家認為審計一般目標包括內部控制評估和賬戶核實兩方面內容。內部控制評估方面的目標,包括評估保障資產財物的措施,保證賬戶及報表的準確和合理,一切會計和行政行為遵循政府和單位負責人的規定,增加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等。賬戶核實方面的目標,包括核實賬戶分類的正確性,記錄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計量、記賬、過賬和截止日的正確性,資產所有權與負債承擔的明確性,以及反映與揭示的充分性等。還有人認為對會計報表審計的一般目標,與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對其會計報表所做的暗示或明確表示相關,其內容包括總體合理性、真實性、完整性、所有權、估價、截止、準確性、披露、分類等,審計人員的職責主要是確定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的認定是否有理由。所以,在會計報表審計實務中,一般審計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總體的合理性
  由于審計人員要針對會計報表公允性進行取證,所以要評價會計報表總體的合理;注冊會計師還要針對會計報表中各賬戶記錄的正確性取證,所以也要評價賬戶總體的合理性。
  2.金額的真實性
  真實性是指,審計人員應確定已經記錄在賬戶中的金額是否應該記錄,該筆記錄是否是不真實或虛構的金額。例如,在銷售賬戶記錄了一筆根本沒有發生的業務,或在費用賬戶記錄了一筆根本沒有發生的支出,注冊會計師就應該確認為虛構銷售收入或虛構支出。
  3.金額的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審計人員應確定應該登記入賬的金融是否全數足額登記入賬。如果應該記錄在賬戶中的金融沒有記錄或者沒有足額記錄,則該賬戶記錄是不完整的。例如,如果將投資收益漏記或記到其他應付款賬戶,則投資收益賬戶記錄就不完整。
  4.資產的所有權
  審計人員應確定賬戶中記錄的資產是否被審計單位所擁有,記錄的負債是否是被審計單位應該承擔。例如,將借入資產記入資產賬戶,該項資產并非是被審計單位所擁有;將銷售收入記入應付款賬戶,該項負債也并非是被審計單位真正的債務。
  5.計量的正確性
  與計人員應確定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各項目的計價是否合理;各項目是否記入了正確的賬戶;結賬日前后交易是否都正確地記錄于恰當的會計期間,總賬、明細賬中有關數據計算是否準確,記賬與過賬是否正確,加總明細賬余額與總賬金額是否相符等等。例如,應收賬款明細表中所列各項明細余額是否和明細賬余額一致,明細表中各項目余額合計數是否與總額余額一致。
  6.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審計人員應確定被審計單位是否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所建立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貫徹和執行,內部控制制度是否能有效地防止或查明差錯和弊端,是否能保證經濟業務有秩序、高效率地執行。

審計師考試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