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1頁
國民經濟統計概論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按所選擇的分組標志多少不同,統計分組分為有______和______。
2.總量指標按其反映的內容不同,可分為______和______。
3.時間數列水平指標有______、______、增長量、平均增長量。
4.工業總產值的內容包括______、______、自制半成品與在產品期末期初差額。
5.國民經濟核算的經濟循環帳戶包括兩個層次,即______和______。
二、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15分)
1.對某企業職工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對象是( )。
A.該企業每一個職工 B.該企業全部職工
C.該企業每一個職工的情況 D.該企業所有職工的情況
2.人口普查屬于( )。
A.典型調查 B.抽樣調查
C.重點調查 D.全面調查
3.從內容上看,統計表的構成是( )。
A.單一表與一覽表 B.分組表與簡單表
C.主詞與賓詞 D.標題、橫行、縱欄、數字
4.下列哪個是時點指標( )。
A.企業利潤總額 B.企業銷售總收入
C.企業新增職工總人數 D.企業庫存總額
5.合格率屬于( )。
A.比例相對指標 B.強度相對指標
C.動態相對指標 D.結構相對指標
6.下列哪個變異指標與計量單位無關( )。
A.全距 B.平均差
C.標準差 D.標準差系數
7.某市2003年年初人口為180萬人,比1999年年初增加20萬人,則年平均增長量為( )。
A.10萬人 B.5萬人
C.20萬人 D.4萬人
8.當不存在季節變動時,季節指數( )。
A.=100% B.=0
C.>100% D.介于50%-100%之間
9.拉氏物價指數公式是( )。
A.以基期物價為同度量因素
B.以報告期物價為同度量因素
C.以基期物量為同度量因素
D.以報告期物量為同度量因素
10.將總體各單位按一定順序排隊,然后每隔一定距離抽取一個單位以構成樣本,這是( )。
A.等距抽樣 B.類型抽樣
C.整群抽樣 D.間隔抽樣
11.下列哪個屬于中間消耗( )。
A.工資 B.固定資產折舊
C.稅金 D.咨詢費
12.自然資源之所以不統計到“社會產品”中去,是因為( )。
A.不符合“勞動性”的要求
B.不符合“社會性”的要求
C.不符合“有用性”的要求
D.不符合“時間性”的要求
13.建筑業總產值統計時,不包括( )。
A.非標準設備制造價值 B.房屋修理價值
C.被安裝的設備價值 D.建筑工程價值
14.主要商品資源與使用平衡表是對( )的補充。
A.GDP及其使用表 B.綜合價格指數表
C.資產負債表 D.資金流量表
15.下列哪個提法是錯誤的( )。
A.SNA的核算范圍包括非物質生產領域
B.SNA的核算方法主要是復式記帳法
C.SNA的核算內容包括了實物運動與資金運動
D.SNA是為適應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需要而產生的
三、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正確的在題后括號內打“√”,錯的打“?w”。每小題1分,共10分)
1.社會經濟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經濟統計活動過程。( )
2.計算相對指標時必須注意分子分母的可比性。( )
3.統計分組法是統計學的基本方法之一。( )
4.組中值是上限與下限之差。( )
5.某企業年初職工120人,年末職工130人,則年平均職工人數為125人。( )
6.時距擴大法是測定時間數列長期趨勢的最簡單最原始方法。( )
7.批發零售業總產值中不包括運輸郵電費的支出。( )
8.客運業也屬于物質生產部門。( )
9.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在國民收入統計的基礎之上逐步發展起來的。( )
10.投資效果系數與投資系數之和等于100%。( )
四、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什么是統計總體?什么是統計總體單位?
2.計算與應用平均指標應該注意什么?
3.發展速度分為哪兩種?二者有什么關系?
4.GDP收入法與支出法的計算內容分別是什么?
五、計算題(計算題必須寫出計算過程,即“公式+算式+結果”,否則扣分。計算答案保留四位小數。百分數保留兩位小數。4小題,共45分)
1.某企業兩種商品的產量與出廠價格資料如下:
商品 |
計量 單位 |
產量 |
出廠價格(元) |
||
基期 |
報告期 |
基期 |
報告期 |
||
甲 |
萬個 |
500 |
600 |
1200 |
125 |
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