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1頁
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試題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 社會經濟統計學研究的是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_______。
2. 統計指標結構要求完整是指必須具有指標名稱、數值、_______、_______及計量單位。
3. 重點調查從登記時間上看可以是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
4. 按_______分組形成的分布數列稱為屬性分布數列。
5. ∑x-n
6. 用移動平均法求長期趨勢,若用的是各年月資料,為了有效地消除季節變動應取 項移動平均。
7. 拉氏指數一般要求以_______指標為同度量因素。
8. 抽樣平均誤差是抽樣平均數或抽樣成數的_______。
二、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15分)
1. 總體的變異性,是指( )。
A. 總體所有單位至少有一個以上的可變品質標志和數量標志
B. 總體所有單位的標志沒有相同性
C. 總體所有單位的標志有二個是可變的
D. 總體所有單位的標志具有同質性
2. 一個指標體系要求幾個方面做到統一,是指( )。
A. 會計核算上的統一
B. 分類標準與任務統一
C. 指標口徑、分類標準與計算方法統一
D. 時間、空間與計量單位統一
3. 對人口進行普查,普查對象是( )。
A. 每個人 B. 全部人口
C. 全部人口數 D. 每戶家庭
4. 連續變量要求兩個鄰組的組限( )。
A. 不一致 B. 重疊
C. 間斷 D. 可取任意值
5. 某產品單位成本2001年比2000年降低10%,實際降低15%,則計劃完成程度為( )。
A. 150% B. 94.4%
C. 104.5% D. 66.7%
6. 已知三個企業的產值計劃完成程度資料和實際產值數,求三個企業平均產值計劃完成程度,應采用( )。
A. 簡單算術平均數 B. 加權算術平均數
C. 加權調和平均數 D. 幾何平均數
7. 已知環比增長速度為2%、5%、6.1%,則定基增長速度為( )。
A. 2%×5%×6.1%
B. (2%×5%×6.1%)-100%
C. 102%×105%×106.1%
D. (102%×105%×106.1%)-100%
8. 質量指標一般由( )構成。
A. 總量指標 B. 平均指標
C. 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 D. 派生指標
9. 統計報表和專門調查的劃分依據是( )。
A. 調查對象范圍 B. 調查的組織形式
C. 登記時間是否連續 D. 搜集資料的方法
10. 不受極端值影響的平均數有( )。
A. 幾何平均數
B. 調和平均數和算術平均數
C. 數值平均數
D. 中位數和眾數
11. 若零售物價指數增長10%,零售商品銷售量增長5%,則商品零售額增長( )。
A. 5.5% B. 115.5%
C. 15.5% D. 105%
12. 抽樣推斷的主要目的是( )。
A. 計算和控制抽樣誤差
B. 對問題作深入研究
C. 計算抽樣數目
D. 用樣本指標推斷總體參數
13. 當σ未知且大樣本情況下,要計算抽樣誤差可用( )。
A. σ2代替 B.
C. S代替 D. 總體標準差代替
14. 計算相關系數時,要求兩個變量為( )。
A. 都是離散變量
B. 都是確定變量
C. 都是隨機變量
D. 一個為隨機,一個為確定變量
15. 回歸估計標準誤差是指( )。
A. 因變量與因變量均值的差
B. 因變量與因變量估計值的差
C. 自變量與因變量均值的差
D. 自變量與自變量的差
三、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1. 下列屬于離散變量的是( )。
A. 身高 B. 單位成本 C. 人口數
D. 工資 E. 企業數
2. 下列調查中,調查單位與填報單位不一致的有( )。
A. 全國紡織行業生產設備調查
B. 工業企業生產情況調查
C. 城鎮家庭生活水平調查
D. 小學生健康情況調查
E. 城市食品部門食品質量調查
3. 已知下列分組:1~3,4~6,7~9,該分組是( )。
A. 變量的類型為離散變量 B. 組數為3
C. 組距為2 D. 等距分組
E. 組距為3
4. 在相對指標中,屬于不同總體數值對比的指標有( )。
A. 動態指標 B. 結構相對指標
C. 比較相對指標 D. 比例相對指標
E. 強度相對指標
5. 計算平均發展速度,根據所掌握的資料不同可選用的公式有( )。
A.
C.
E.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9分)
1. 描述指標
2. 頻數分布
3. 簡單相關表
五、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 社會經濟統計的作用。
2. 簡述統計整理的步驟。
3. 為什么要計算標準差系數?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