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中的內在穩定器是指在貨幣政策中存在的能夠自動減輕需求對經濟運行的沖擊和經濟波動的機制。貨幣政策中的內在穩定器主要有二。
一是利息率效應。利息率效應又稱凱恩斯效應。在經濟運行過程中,當出現總需求膨脹,經濟中出現正缺口,從而引發通貨膨脹時,由于物價水平上升,公眾對貨幣的交易性需求和預防性需求即會增加,但對貨幣的投機性需求即會減少。是收入的函數,與利率水平無關。但的減少會導致利率的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又會抑制投資需求的增加,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總需求的增加也會受到抑制,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貨膨脹,減輕需求膨脹對經濟的沖擊。相反,當總需求不足而出現經濟蕭條時,由于物價水平下降或出現通貨緊縮,投機性貨幣需求的增加會導致利率水平的下降,而利率的下降會導致投資需求和總需求的增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經濟增長,減輕有效需求不足對經濟形成的沖擊。
二是貨幣余額效應。貨幣余額效應又稱庇古效應。在經濟運行過程中,當總需求膨脹引發通貨膨脹時,由于價格水平上升,人們所擁有的貨幣余額所能購買到的消費品數量會減少,即實際購買力降低,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費需求。如果其他條件不變,總需求的膨脹和通貨膨脹就會受到一定的抑制。相反,在經濟蕭條和通貨緊縮時期,由于價格水平下跌,人們所擁有的貨幣余額所能購買到的消費品數量會增加,即實際購買力會上升,這又有利于增加消費需求,刺激經濟增長,并對通貨緊縮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同財政政策中的內在穩定器一樣,貨幣政策中的內在穩定器雖然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經濟波動,穩定經濟運行,但其作用是極其有限的,不可能單純依靠這種內在穩定器的作用使經濟實現持續均衡增長,熨平經濟波動。在此情況下,政府運用積極的貨幣政策干預經濟就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