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廣考生更好的備戰2009年統計師考試,為您提供統計師考試資料,這一節主要講的是表示收入分配的資金流量表及其應用。祝家2009年統計師考試順利!
居民收入分配統計及分析
按時國家統計制度,居民收入分為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進行統計,所要采用的統計指標一是居民總收入,二是居民可支配收入。
居民總收入,又稱家庭總收入,是指住戶所有成員在調查期內(通常是一年)得到的工薪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的總和。其中不包括出售家庭財產所獲收入,比如出售住房獲得的價款,因為它們只是家庭財產的轉化形式,不是真正的收入;也不包括各種借貸性收入,如提取銀行存款或從銀行貸款、向親友借款或收加借出款,這些款項同樣與家庭的財產和負債有關,是在償還前提下獲得的周轉性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又稱家庭可支配收入,是在住戶家庭總收入基礎上,扣除了所得稅、社會保障費繳納以及其他轉移性支出后,可以由住戶家庭自由支配于消費或投資的收入。其中,所得稅是住戶及其成員根據當期所交納的所得稅,包括個人所得稅和利息稅等;社會保障支出是指住戶成員參加政府社會保障計劃而由個人交納的款項,包括養老基金、住戶公積金、醫療基金、失業基金等;其他轉移性支出是除納稅和社會保障以外的轉移支出,是轉移收入的反向流量,包括各種捐贈贍養支出、非壽險保險支出、博采和罰款支出等。其關系式如下:
居民總收入=工薪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總收入-所得稅支付-社會保障支付-其他轉移支出
居民收入分配統計的任務就是要通過一定方法描述居民住戶在收入分配上的差異,來顯示特定經濟總體在特定時期的經濟分配狀況。最常的方法就是繪制洛倫茨曲線圖,并據此計算基尼系數。
繪制洛倫茨曲線圖的基本思路是:(1)將所調查住戶按人均收入水平由低到高順序排列,分成若干組;(2)計算各級遍數或人數所占比重,在此基礎上計算截止到本組的累計戶數或人數比重,同時計算每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以及截止本組的累計戶數或人數比重,顯然,最后一組的累計比重為1即100%;(3)以戶數或人數累計比重為X軸,以收入累計比重為Y軸,形成坐標圖,按照各級實際戶數(或人數)累計比重和收入累計比重數據一一對應,標識于圖上,形成系列的點,將這些點連接在一起所得到的平滑曲線即洛倫茨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