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9 共1頁
第二章 國民經濟生產及使用統計
(二)部門總產出與增加值統計:掌握總產出的含義、基本計算方法及其應用特點;掌握增加值的含義、基本計算方法及其應用特點;熟悉工業、農業、建筑業、服務業等分部門的總產出計算方法;熟悉增加值計算中的中間投入(中間消耗)的含義和計算原則,增加值構成要素(勞動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本消耗、營業盈余)的含義及包含的內容。
總產出的計算方法
在一個生產單位,統計總產出的一般方法,是就當期各種產品的產量與價格之乘積求和,即:
總產出=∑(產量×價格)
1) 工業總產出:是工業生產活動總產出的加總求和。
在工業企業內,總產出統計通常采用“工廠法”,即以作為一個整體計算工業生產活動成果,內部不允許重復計算,其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工業企業總產出=工業成品價值+工業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存貨變動價值
+工業性作業價值
2) 農業總產出:通常采用“產品法”統計,即以農產品為單位,按各種農產品的產量乘以相應的單價計算各種農產品的價值,然后將各種農產品價值加總。
3) 建筑業總產出:是建筑安裝生產單位和自營施工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完成的建筑產品總價值,其具體內容包括:建筑工程產值、設備安裝工程產值、建筑物大修理產值、非標準設備制造產值和裝飾裝修產值。在方法上,建筑業總產出統計是按自行完成的工作量乘以單價計算的,即針對各建筑安裝生產單位,分別計算上述自行完成的各項建筑產品總產出。
建筑業產品是固定的,具有較強的個體性和獨立性,它是由建筑安裝生產單位組織施工生產的。
4) 服務部門總產出:是要計量各單位或部門當期完成的服務活動總價值。它需要討論營利性服務和非營利性服務。
營利性服務部門:由各種以盈利為目的而建立的企業性服務單位所組成,它們面向市場,提供效能運輸、郵電通訊、貿易餐飲、旅游服務、信息咨詢、居民服務等各方面的服務。其總產出按照這樣的思路計算:其核算期內的營業收入就是其核算期內所提供服務的全部價值,即它的總產出。其中,
① 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總產出按照當期這些業務活動總收入計算,包括公路、水運、航空、鐵路、管道運輸等業務收入和電報電話郵政業務總收入;
?、?批發零售貿易業總產出:依據商品進貨、保管、整理、分類、包裝和銷售等服務活動中的總收入計算,具體表現為貿易活動的附加值,即商品銷售收入減去對應的商品進價;
?、?餐飲業總產出:直接按其營業收入計算;
④ 金融業總產出是各種金融中介服務活動產出和其他服務收入之和,前者表現為金融機構貸款或利息收入與存款利息支出之差額;
⑤ 保險業總產出計算比較復雜,總體來說,應該是保險服務產出與其他服務收入之和,保險服務產出表現為當期各種收入(包括保費收入、投資收入、利息收入等)與各種支出和提取(包括各種準備金提取、到期賠付、利息支出等)相減的差額;
?、?房地產業總產出包括以下三個部分:房地產管理活動總產出,按其經常性業務收入計算;房地產開發經營活動總產出,按商品房銷售所得收入扣除開發建設過程的前期投入建設投入計算;居民自有住戶虛擬服務總產出,是按住房原始價值和房屋折舊率計算的虛擬折舊。
非營利性服務部門:由各種不以盈利為目的而建立的經濟單位組成,其中大部分屬于政府行政事業單位,提供科學研究、教育、國防、行政管理服務和社會服務。非營利性單位一般從事非市場性服務生產活動,所提供的服務價值不能體現為營業收入,至少不能全部體現為營業收入。其總產出的計算方法:首先假定這些單位在核算期內提供服務的收入等于其支出;而后按所花費的總費用來估計其總產出,在所估算的支出中包括經常支出和固定資產折舊兩部分。公式如下:
非營利生產單位總支出=各種經常性費用支出+固定資產折舊
經常性費用支出包括:勞動報酬;職工福利費;公務費;修繕費;業務費;其他費用.
特別說明:
第一,經常性費用支出中不包括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的支出;
第二,固定資產折舊是按照固定資產原價乘以一個虛擬折舊率計算的。因為非營利性單位一般不實際計提固定資產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