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1頁
(二)國民經濟基本單位分類
學習目標:
² 掌握機構部門分類和產業部門分類的基本原理、分類的依據和區分的具體類別;
² 掌握機構單位、基層單位的概念,以及與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概念之間的聯系;
² 掌握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應同時具備的條件;
² 熟悉統計上劃分經濟成分的規定和劃分企業登記注冊類型的規定;
² 了解國民經濟基本單位分類在實際應用中的意義。
1.機構部門分類
機構單位:指能夠獨立擁有資產、承擔負債、從事經濟活動并與其他單位進行經濟交易的經濟實體,其突出特征是,這樣的單位都能夠編制出一套包括資產負債表在內的完整賬戶。
機構單位是進行國民經濟機構部門分類的基本單位。
國民經濟四個機構部門分別是:
(1)非金融企業部門:基本特征是盈利為目的進行市場性經濟活動,主要提供各種貨物和非金融性服務,是國民經濟中進行生產活動提供產品的主要部門;
(2)金融機構部門:主要職能是提供金融中介服務,在整個國民經濟資金運動過程中起著資金中轉樞紐的作用;
(3)政府部門: 具有非盈利性質,其職能之一是通過社會經濟管理為居民和社會公眾提供服務,職能之二是在全社會范圍內通過征稅和轉移支付對收入和財富進行再分配。
(4)住戶部門或稱居民部門,由所有常住住戶組成,還包括為住戶擁有的個體經營單位。以滿足人的需要為目的的消費活動主要是在住戶部門完成的。
此外,與上述國內機構部門相對應,還有一個國外部門,它概括了所有與該國常住單位發生經濟往來的非常住單位。
2.產業部門分類
1)基層單位:也稱產業活動單位。是指位于一個地點、主要從事一種經濟活動的單位。它與機構單位具有隸屬關系,一個機構單位可能包含一個或多個基層單位,而一個基層單位僅屬于一個機構單位。
1. 關于經濟成分劃分和企業登記注冊類型的規定
目前我國經濟成分劃分劃分標準是1998年公布,具體分類如下:
1) 公有經濟:指資產歸國家或公民集體所有的經濟成分。
11國有經濟:資產歸國家所有。
12集體經濟:資產歸公民集體所有。
2) 非公有經濟:資產歸我國內地公民私人所有或歸外商、港澳臺商所有的經濟成分。
21私有經濟:資產歸我國內地公民私人所有。
22港澳臺經濟:資產歸港澳臺商所有。
23外商經濟:資產歸外商所有。
3)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企業注冊類型劃分:根據1998年發布規定
內資企業: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各種內資聯營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營企業和其他企業;
港澳臺投資企業:包括各種內地港澳臺合資、合作企業,也包括港澳臺獨資經營企業和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外商投資企業:包括各種內地與外商合資、合作經營企業,也包括外資企業和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成分劃分不是以經濟單位(主要是企業)為對象的,而是要根據經濟單位的資本所有份額把企業劃分到不同成分中去。這樣的劃分主要是應用于加工計算各種經濟總量指標中各種經濟成分所占份額所涉及的總量指標主要有:國內生產總值、總產值、銷售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