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1頁
為使廣大學員更好的備戰2009年統計師考試,為您提供統計師考試資料,這一節主要講的是統計工作過程及基本方法(3)?D?D總量指標與相對指標復習資料。重點:總量指標中時期指標與時間指標的特點和相互區別;六種常用重要相對指標的含義和基本計算公式。祝大家2009年統計師考試順利!
1. 相對指標
相對指標是質量指標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通過兩個有聯系的統計指標對比而得到的,其具體數值表現為相對數。按其作用不同可劃分為六種:結構相對指標、比例相對指標、強度相對指標、動態相對指標、比較相對指標和計劃相對指標。
(1) 結構相對指標:是總體中部分數值與總體中全體數值對比的結果,表明總體中某部分占總體的比重,故常被稱為比重指標。
結構相對指標=
結構相對指標是描述總體特征的重要指標,它可以說明總體內部構成,是分析總體分布的重要基礎。
例如:某省1998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50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277.5億元,占18.5%;第二產業717億元,占47.8%;第三產業505.5億元,占33.7%。
(2) 比例相對指標:是總體中不同部分數值對比的結果,表明總體內不同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
比例相對指標=
比例相對指標可用結構百分數之比來表示,也可簡化為“1比幾”或“幾比幾”的形式。比例相對指標是描述事物現象數量關系的重要方法,對分析各種比例關系有著重要的意義。
例:我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男女性別比例為106.74:100,這說明以女性為100,男性人口是女性人口數的106.74倍,簡稱性別比例106.74.
例如:某省1998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50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277.5億元,占18.5%;第二產業717億元,占47.8%;第三產業505.5億元,占33.7%。用比例相對指標表示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之間的比例為:18.5%:47.8%:33.7%;也可表示為1:2.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