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9 共1頁
會計報表分析
四、會計報表分析
(一)會計報表分析的意義
會計報表分析是以會計報表為主要依據,結合其他相關資料,采用一系列的專門方法,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進行比較、分析和評價,為會計信息使用者了解過去、評價企業現狀、預測企業未來,做出正確決策而提供準確信息或依據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
(1)有利于企業的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2)有利于企業的債權人作出正確的信貸決策
(3)有利于企業管理當局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
(4)有利于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做出正確的宏觀經濟決策
(二)會計報表分析的內容
財務分析的基本內容包括:償債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發展能力分析、社會貢獻能力。
(三)會計報表的分析程序
明確分析目的、制定分析方案、搜索整理分析資料、選擇分析方法、確定評價標準、進行分析評價、提出分析報告。
(四)會計報表分析的方法
1、比較分析法:將會計報表的實際數與基數進行對比,計算實際數與基數的差異,分析形成差異的原因,以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一種分析方法。分析時,對比的指標可以是絕對數也可以是相對數。比較標準包括本期計劃數、前期實際數、國內外同行業企業同類指標的先進水平或平均水平。
比較分析法只適用于同質指標的對比。
2、比率分析法:將會計報表中某些彼此相關的項目加以對比,計算出相應的財務比率,據以分析和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情況的一種分析方法。
(1)償債能力分析
①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衡量指標主要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流動負債比率。
指標名稱 |
指標計算 |
指標分析 |
流動比率 |
流動比率 |
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越高,說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國際上通常認為,流動比率的下限為100%,而流動比率等于200%時較為適當。 |
速動比率 |
速動比率 |
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 |
現金流動負債比率 |
現金流動負債比率 |
該指標越表明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業按期償還到期債務。 |
②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衡量指標主要有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和已獲利息倍數三項。
指標名稱 |
指標計算 |
指標分析 |
資產負債率又稱負債比率 |
資產負債率 |
一般情況下,資產負債率越小,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保守的觀點認為資產負債率不應高于50%,而國際上通常認為資產負債率等于60%時較為適當,如果資產負債率超過100%,則表明企業已經資不抵債,已達到破產的警戒線。不同利益主體,需要從不同角度評價該指標。 |
有形資產負債率 |
負債總額/有形資產總額 |
有形資產是企業的資產總額減去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和無形資產凈值后的部分,一般情況下,有形資產負債率越小,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 |
產權比率 |
產權比率 |
產權比率與資產負債率對評價償債能力的作用基本相同,兩者的主要區別是:資產負債率側重于分析債務償付安全性的物質保障程度,產權比率則側重于揭示財務結構的穩健程度以及自有資金對償債風險的承受能力。 |
有形凈值負債率 |
負債總額/有形凈值×100% |
有形凈值是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總額扣除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和無形資產凈值后的余額。從長期償債能力來講,該比率越低越好。 |
所有者權益比率 |
所有者權益總額/資產總額×100% |
通常,該比率越高,企業的財務風險越小,長期償債能力越強 |
權益乘數 |
權益乘數 |
資產負債率越,權益乘數越,償債能力越弱,財務風險越高。 |
已獲利息倍數 |
已獲利息倍數 |
反映企業當期收益是所需支付的債務利息的多少倍,從償債資金來源角度考察企業債務利息的償還能力。不僅反映了企業獲利能力小,而且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償還到期債務的保證程度。 |
(2)反映企業營運能力的比率―――6個指標
資產營運能力的強弱關鍵取決于資產的周轉速度,通常用周轉率和周轉期來表示。周轉率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資產的周轉額與平均余額的比率,它反映企業資產在一定時期的周轉次數。周轉期是周轉次數的倒數與計算期天數的乘積,反映資產周轉一次所需要的天數。其計算公式為:
周轉率(周轉次數)=周轉額÷資產平均余額
周轉期(周轉天數)=計算期天數÷周轉次數
=資產平均余額×計算期天數÷周轉額
①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周轉次數)=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應收賬款余額
主營業務收入凈額=主營業務收入-銷售折扣與折讓
平均應收賬款余額=(應收賬款余額年初數+應收賬款余額年末數)÷2
應收賬款余額=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壞賬準備
一般情況下,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越好。
應收賬款周轉率高,表明收賬迅速,賬齡較短;資產流動性強,短期償債能力強;可以減少收賬費用和壞賬損失。
②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周轉次數)=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余額
一般情況下,存貨周轉率高,表明存貨變現速度快,周轉額較,資金占用水平較低。
③流動資產周轉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周轉次數)=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流動資產總額
一般情況下,流動資產周轉率越高越好,表明以相同的流動資產完成的周轉額越多,流動資產利用效果越好。
④固定資產周轉率(周轉次數)=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固定資產凈值
一般情況下,固定資產周轉率高,表明企業固定資產利用充分,固定資產投資得當,固定資產結構合理,能夠充分發揮效率。
⑤總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周轉次數)=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
一般情況下,總資產周轉率越高,表明企業全部資產的使用效率越高。
如果總資產長期處于較低水平,企業則應采取適當措施提高各項資產的利用程度,并及時處置多余、閑置的資產,以加速資產的周轉速度。
例題:
某企業2003年主營業務收入凈額為36000萬元,流動資產平均余額為4000萬元,固定資產平均余額為8000萬元。假定沒有其他資產,則該企業2003年的總資產周轉率為( )次。
A. 3.0
B. 3.4
C. 2.9
D. 3.2
【答案】A
【解析】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平均資產總額=主營業務收入凈額/(流動資產平均余額+固定資產平均余額)=36000/(4000+8000)=3.0
⑥不良資產比率
不良資產比率=年末不良資產總額/年末資產總額
不良資產總額是指企業資產中存在問題,難以參加正常生產經營運轉的部分,包括:三年以上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以及預付賬款、積壓的存貨、閑置的固定資產和不良投資等賬面余額、待處理流動資產及固定資產凈損失以及潛虧掛賬和經營虧損掛賬。
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沉積下來,不能正常參加經營運轉的資金越多,資金利用率越差,因此,該指標越小越好,0是最優水平
(3)反映企業獲利能力的比率――8個指標
①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
一般認為,凈資產收益率越高,企業自有資本獲取收益的能力越強,運營效益越好,對企業投資人、債權人的保證程度越高。
②總資產報酬率
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的資產利用效益越好,整個企業盈利能力越強。
③資本保值增值率
資本保值增值率
=扣除客觀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權益總額/年初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一般認為,資本保值增值率越高,表明企業的資本保全狀況越好,所有者權益增長越快,債權人的債務越有保障,該指標通常應于100%。
如果該指標等于100%,表明資本保值。
如果該指標于100%,表明資本增值。
如果該指標小于100%,表明資本受到侵蝕,沒有實現資本保全,損害了所有者的權益
④主營業務利潤率
主營業務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100%
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主營業務市場競爭力越強,發展潛力越,盈利能力越強。
⑤成本費用利潤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成本費用總額=主營業務成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為取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越小,成本費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強。
⑥盈余現金保障倍數
盈余現金保障倍數=經營現金凈流量/凈利潤
盈余現金保障倍數是從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動態角度對企業收益的質量進行評價
一般來說,當企業當期凈利潤于零時,盈余現金保障倍數應當于1。該指標越,表明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凈利潤對現金的貢獻越。
⑦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也稱每股利潤或每股盈余,指上市公司本年凈利潤與年末普通股總數的比值,反映普通股的獲利水平。其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總數
一般而言,每股收益越高,說明公司的獲利越強,股東的投資效益越好,股票的市價也會越高。
⑧市盈率
市盈率是上市公司普通股每股市價相當于每股收益的倍數,反映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每元凈利潤愿意支付的價格,可以用來估計股票的投資報酬和風險。其計算公式為: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收益
一般情況下,市盈率高通常表明上市公司的獲利能力較強,股東對該公司每股收益的質量及公司的發展前景有信心,預期會獲得超額利潤。
(4)、發展能力分析―――5個指標
①銷售(營業)增長率
銷售(營業)增長率=本年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額/上年主營業務收入總額×100%
銷售(營業)增長率若于零,表示企業本年主營業務收入有所增長,指標值越高表明增長速度越快,企業市場前景越好。
②資本積累率
資本積累率=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100%
資本積累率若于零,則指標值越高表明企業的資本積累越多,應付風險、持續發展的能力越。
③三年資本平均增長率
⑤技術投入比率
技術投入比率=當年技術轉讓費支出與研發投入/當年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對新技術的投入越多,企業對市場的適應能力越強,未來競爭優勢越明顯,生存發展空間越,發展前景越好。
(5)反映企業社會貢獻能力的比率――2個指標
①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率=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包括企業為國家或社會創造或支付的價值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或已交的各項稅款、附加及凈利等。
該比率反映了企業占用社會經濟資源所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小,是社會進行資源有效配置的基本依據。
②社會積累率
社會積累率=上交國家財政總額/企業社會貢獻總額
上交國家財政總額,是指企業依法向財政交納的各項稅款,如增值稅、所得稅等
該指標是國家衡量財政收入增長變動的重要指標,也是處理企業社會貢獻總額的社會消費與社會積累比例關系的基本依據。
3、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法是通過對比兩期或連續數期財務報告中的相同指標,確定其增減變動的方向、數額和幅度,以說明企業財務狀況或經營成果的變動趨勢的一種方法。趨勢分析一般可以采用繪制設計圖表和編制比較會計報表兩種形式。
采用趨勢分析法時,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所對比指標的計算口徑必須一致;
第二,應剔除偶發性項目的影響;
第三,當基期的某個項目數據為零或負數時,不應計算趨勢百分比
第三,應運用例外原則對某項有顯著變動的指標做重點分析。
4、因素分析法
①連環替代法
它是將分析指標分解為各個可以計量的因素,并根據各個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順次用各因素的比較值(通常即實際值)替代基準值(通常為標準值或計劃值),據以測定各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
采用因素分析法時,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1)因素分解的關聯性;
(2)因素替代的順序性―――先數量,后質量;先實物量指標,后價值量指標
(3)順序替代的連環性;
(4)計算結果的假定性。
例題見教材
②差額分析法
它是連環替代法的一種簡化形式,是利用各個因素的比較值與基準值之間的差額,來計算各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
5、會計報表分析的局限性――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