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11-16 共1頁
ISI通過其嚴格的選刊標準和評估程序挑選刊源,每年略有增減,從而做到SCI收錄的文獻能全面覆蓋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其所收記錄包括論文與引文,其引文記錄所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包括書籍、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專利和其他各種類型的文獻。所涵蓋的學科超過100個,主要涉及以下領域:農業、生物及環境科學;工程技術及應用科學;醫學與生命科學;物理學及化學;行為科學。因此,SCI是一種為國際公認、并被廣泛使用的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和科技文獻檢索工具,被SCI收錄的學術論文被我們稱做“ SCI論文 ”。 作為一種獨特的檢索工具,SCI同CA(化學文摘)、BA(生物學文摘)、EI(工程索引)、SA(科學文摘)有著明顯的區別,其獨特性在于引入了“引文索引”概念。其作用是:將一篇文獻作為查找的線索,通過收錄其所引用的參考文獻和跟蹤其發表后被引用的情況,來掌握該研究課題的來龍去脈,從而迅速發現與其相關的研究文獻。因此SCI每年均對其收錄的期刊進行較為客觀地評估,以當年一種期刊過去2年內發表論文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這2年內該期刊發表論文的總篇數,作為該期刊的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影響因子越高,說明該期刊中的論文被引用的機會越大,影響力也越大。
從出版形式來說,SCI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盤版及聯機數據庫,1997 年,ISI推出了SCI 的網絡版數據庫?D?DWeb of Science檢索系統。該檢索系統中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其信息資料更加翔實,收錄期刊更多,同時該系統充分利用WWW網羅天下的強大威力,檢索功能更加強大,更新更加及時。[2][3]
據統計,SCI已收錄全球6500種刊物。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04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05年9月,SCI收錄我國大陸科技期刊78種;同上一年相比,2004年我國科技論文數量和質量有穩定增長,SCI論文數增長15.2%,論文被引用篇數和次數分別增長4.4%和4.3%,我國論文過去十年間總被引用數上升了4位,達到世界第14位。然而,我國科技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我國尚沒有一個學科的論文篇均被引次數達到世界平均值。 EI Ei Compendex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來源。Ei Compendex數據庫每年新增的50萬條文摘索引信息分別來自5100種工程期刊、會議文集和技術報告。Ei Compendex收錄的文獻涵蓋了所有的工程領域,其中大約22%為會議文獻,90%的文獻語種是英文。
Ei公司在1992年開始收錄中國期刊。1998年Ei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建立了Ei中國鏡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