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7 共2頁
2014中醫護師初級(士)考試大綱-基礎知識(中醫護師)
第-部分 基礎知識
考試 學科 |
單 元 |
細 曰 |
要 占 |
考試 科曰 |
中 醫 護 理 學 基 礎 |
一、 陰陽學說 |
( 一) 陰陽學說的基 本內容 |
1.陰陽的對立制約 |
1 |
2.陰陽的互根互用 |
1 |
|||
3.陰陽的消長平衡 |
1 |
|||
4.陰陽的互相轉化 |
1 |
|||
( 二) 陰陽學說在中 醫學中的應用 |
1.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 |
1 |
||
2.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 |
1 |
|||
3.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 |
1 |
|||
4.在疾病診斷的應用 |
1 |
|||
5.在疾病防治的應用 |
1 |
|||
二、 五行學說 |
( 一) 五行學說的基 本內容 |
1.五行的特性 |
1 |
|
2.事物的五行屬性歸類 |
1 |
|||
( 二) 五行學說在中 醫學中的應用 |
1.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關系 |
1 |
||
2.在疾病診斷的應用 |
1 |
|||
3.在疾病治療的應用 |
1 |
|||
三、 臟腑 |
( 一) 五臟、 六腑 |
1.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 |
1 |
|
2.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
1 |
|||
( 二) 奇恒之腑 |
1.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 |
1 |
||
2.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
1 |
|||
( 三) 臟腑之間的 關系 |
1.臟與臟之間的關系 |
1 |
||
2.六腑之間的關系 |
1 |
|||
3.臟與腑之間的關系 |
1 |
|||
四、 氣、 血、 |
( 一) 氣 |
1.氣的基本概念 |
1 |
|
2.氣的生理功能 |
1 |
|||
3.氣的分布和分類 |
1 |
|||
( 二) 血 |
1.血的基本概念 |
1 |
考試 學科 |
單 元 |
細 目 |
要 點 |
考試 科目 |
中 醫 護 理 學 基 礎 |
四、 氣、 血、 |
( 二) 血 |
2.血的功能 |
1 |
3.血的運行 |
1 |
|||
( 三) 津液 |
1.津液的基本概念 |
1 |
||
2.津液的代謝 |
1 |
|||
3.津液的功能 |
1 |
|||
五、 經絡 |
( 一) 經絡的基本 |
1.經絡的概念 |
1 |
|
2.經絡的組成 |
1 |
|||
( 二) 經脈 |
1.十二經脈名稱 |
1 |
||
2.十二經脈走向 |
1 |
|||
六、 病因與 病機 |
( 一) 外感病因 |
1./注 |
1 |
|
2.疫病 |
1 |
|||
( 二) 內傷病因 |
1.七情內傷 |
1 |
||
2.飲食失宜 |
1 |
|||
3.勞逸過度 |
1 |
|||
( 三) 繼發病因 |
1.痰飲 |
1 |
||
2.括血 |
1 |
|||
( 四) 發病原理 |
1.發病的基本原理 |
1 |
||
2.影響發病的因素 |
1 |
|||
3.發病的途徑 |
1 |
|||
( 五) 基本病機 |
1.邪正盛衰 |
1 |
||
2.陰陽失調 |
1 |
|||
3.氣血津液失常 |
1 |
|||
七、 防治原則 |
( 一) 預防 |
1.未病先防 |
1 |
|
2.既病防變 |
1 |
|||
( 二) 治則 |
1.正治與反治 |
1 |
||
2.治標與治本 |
1 |
|||
3.扶正與桂邪 |
1 |
|||
4.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
1 |
|||
八、 中醫護理 基 本 特 點 和 原則 |
( 一) 中醫護理基本 特點 |
1.整體觀念 |
1 |
|
2.辨證施護 |
1 |
考試 學科 |
單 元 |
細 目 |
要 占 |
考試 科目 |
中 醫 護 理 學 基 礎 |
八、 中醫護理 基 本 特 占 和 原則 |
( 二) 中醫護理基本 |
1.預防為主 |
1 |
2.護病求本 |
1 |
|||
3.標本緩急 |
1 |
|||
4.正護、 反護 |
1 |
|||
5.同病異護、 異病同護 |
1 |
|||
6.三因制宜 |
1 |
|||
九、 中醫護理 的基本內容 |
( 一) 病情觀察 |
1.病情觀察的目的 |
1 |
|
2.病情觀察的主要內容 |
1 |
|||
3.病情觀察的主要方法 |
1 |
|||
( 二) 生活起居護理 |
1.生活起居有常 |
1 |
||
2.病室安靜整潔 |
1 |
|||
3.病室通風采光 |
1 |
|||
4.勞逸相宜 |
1 |
|||
5.基礎護理 |
1 |
|||
( 三) 情志護理 |
1.情志護理的原則 |
1 |
||
2.情志護理的方法 |
1 |
|||
( 四) 飲食護理 |
1.飲食調護的基本要求 |
1 |
||
2.飲食的性昧與功效 |
1 |
|||
3.飲食宜忌 |
1 |
|||
( 五) 服藥護理 |
1.湯藥煎煮法 |
1、 4 |
||
2.給藥時間 |
1、 4 |
|||
3.服藥溫度 |
1、 4 |
|||
4.服藥劑量 |
1、 4 |
|||
5.服藥方法 |
1、 4 |
|||
6.常用中藥的服法與護理 |
1、 4 |
|||
7.常用中草藥中毒的解救與護理 |
1、 4 |
|||
十、 中醫常用 護理技能 |
( 一) 針刺法 |
1.毫針刺法 |
1、 4 |
|
2.水針法 |
1、 4 |
|||
3.皮膚針療法 |
1、 4 |
考試 學科 |
單 元 |
細 目 |
要 占 |
考試 科目 |
中 醫 護 理 學 基礎 |
十、 中醫常用 護理技能 |
( 二) 灸法 |
1.概述 |
1、 4 |
2.適應證與禁忌證 |
1、 4 |
|||
3.常用灸法 |
1、 4 |
|||
4.護理及注意事項 |
1、 4 |
|||
( 二) 拔罐法 |
1.概述 |
1、 4 |
||
2.適應證與禁忌證 |
1、 4 |
|||
3.操作流程 |
1、 4 |
|||
4.護理及注意事項 |
1、 4 |
|||
( 四) 耳穴埋籽法 |
1.概述 |
1、 4 |
||
2.適應證與禁忌證 |
1、 4 |
|||
3.操作流程 |
1、 4 |
|||
4.護理及注意事項 |
1、 4 |
|||
( 五) 推拿法 |
1.概述 |
1、 4 |
||
2.臨床常用手法 |
1、 4 |
|||
3.適應證與禁忌證 |
1、 4 |
|||
4.常見癥狀的穴位按摩 |
1、 4 |
|||
5.護理及注意事項 |
1、 4 |
|||
( 六) 刮痕法 |
1.概述 |
1、 4 |
||
2.適應證與禁忌證 |
1、 4 |
|||
3.操作流程 |
1、 4 |
|||
4.護理及注意事項 |
1、 4 |
|||
( 七) 熏洗法 |
1.概述 |
1、 4 |
||
2.適應證與禁忌證 |
1、 4 |
|||
3.操作流程 |
1、 4 |
|||
4.護理及注意事項 |
1、 4 |
|||
( 八) 濕敷法 |
1.概述 |
1、 4 |
||
2.適應證與禁忌證 |
1、 4 |
|||
3.操作流程 |
1、 4 |
|||
4.護理及注意事項 |
1、 4 |
|||
( 九) 換藥法 |
1.概述 |
1、 4 |
||
2.適應證與禁忌證 |
1、 4 |
|||
3.操作流程 |
1、 4 |
|||
4.護理及注意事項 |
1、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