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型題:以下每一道題下面有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
1.黃酮類化合物的顏色主要取決于分子結構中的
A.甲基
B.色原酮
C.羥基的數目
D.羥基的位置
E.交叉共軛體系
正確答案:E 解題思路:黃酮類化合物大多呈黃色,所呈顏色主要與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軛體系有關,助色團(-OH、-OCH等)的種類、數目以及取代位置對顏色也有一定影響。
2.急性高鉀血癥對機體的影響,以下不正確的是
A.感覺異常
B.代謝性酸中毒
C.心肌傳導性升高
D.反常性堿性尿
E.心肌自律性下降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高鉀血癥可引起心肌興奮性升高(嚴重的高血鉀興奮性反而下降);傳導性下降;自律性下降,可出現各種心律失常。神經肌肉的興奮性隨血鉀逐步升高亦經歷先升高后降低的過程。
3.關于高滲性脫水對機體的影響,以下不正確的是
A.口渴
B.細胞內液減少
C.細胞外液容量增加
D.尿比重增加
E.尿少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高滲性脫水的特點是失水多于失鈉,血清Na濃度高于150mmol/L,血漿滲透壓高于310mmol/L,細胞內、外液量均減少。高滲性脫水時,由于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ADH分泌增加,尿量減少,同時由于細胞外液高滲,可使滲透壓相對較低的細胞內液向細胞外轉移。
4.關于非特異性免疫,正確的是
A.吞噬細胞不參與
B.與正常菌群無關
C.溶血素參與
D.有種屬特異性
E.有特定作用對象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非特異性免疫是生物物種在長期的種系發育過程和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機制。非特異性免疫不針對特定病原體,可以遺傳,故又稱固有免疫。非特異性免疫由屏障結構、吞噬細胞、正常體液和組織中的免疫分子等組成。
5.不耐酶不耐酸的青霉素是
A.苯唑西林
B.青霉素V
C.氨芐西林
D.青霉素G
E.克拉維酸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青霉素G在強酸作用下降解為青霉酸和青霉醛酸,后者再降解為青霉醛和放出CO;在某些酶(如β-內酰胺酶)作用下生成青霉酸,加熱后失去CO生成青霉噻唑酸,遇HgCl進一步分解成青霉醛和青霉胺。
二、B型題:是一組試題(2至4個)公用一組A、B、C、D、E五個備選。選項在前,題干在后。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個選項可供選擇一次,也可重復選用,也可不被選用。考生只需為每一道題選出一個最佳答案。
(6-9題共用備選答案)
A.既耐酸又耐酶的青霉素
B.耐酸青霉素
C.廣譜青霉素
D.單環β-內酰胺抗生素
E.β-內酰胺酶抑制藥
答案 A B C D E 6.青霉素V是
答案 A B C D E 7.氨芐西林是
答案 A B C D E 8.苯唑西林是
答案 A B C D E 9.克拉維酸是
正確答案:6.B,7.C,8.A,9.E 解題思路:1.青霉素V由于結構中6位側鏈的Q碳上含有吸電性取代基,因此耐酸可以口服。
2.氨芐西林由于在酰胺側鏈α位上引入極性親水性-NH,可以擴大抗菌譜,成為第一個用于臨床的口服廣譜抗生素。
3.在分子中適當部位引入空間位阻較大的基團可得到耐酶抗生素。苯唑西林是第一個耐酸耐酶青霉素,口服、注射均可。
4.克拉維酸是第一個β-內酰胺酶抑制藥,本身抗菌活性弱,常與β-內酰胺類抗生素聯合使用協同增效。
(10-14題共用備選答案)
A.分離黃酮類混合物
B.除去中藥水煎劑中的大分子
C.分離純化酸水提取液中的生物堿
D.分離酸性不同蒽醌類苷元
E.分離后生物堿的純度檢查
答案 A B C D E 10.聚酰胺吸附層析法可用于
答案 A B C D E 11.氧化鋁薄層層析法可用于
答案 A B C D E 12.pH梯度萃取法可用于
答案 A B C D E 13.陽離子交換樹脂層析法可用于
答案 A B C D E 14.超濾法可用于
正確答案:10.A,11.E,12.D,13.C,14.B 解題思路:1.聚酰胺對各種黃酮類化合物(包括黃酮苷和游離黃酮)有較好的分離效果,分離機制一般認為是"氫鍵吸附",即聚酰胺的吸附作用是通過其酰胺羰基與黃酮類化合物分子上的酚羥基形成氫鍵締合而產生的。
2.氧化鋁的吸附性能強,其本身顯弱堿性,不經處理便可用于分離和檢識生物堿。
3.酸性不同可與強度不同的堿反應,即利用pH梯度萃取法分離。
4.生物堿鹽在水中可解離出生物堿陽離子,能和陽離子交換樹脂發生離子交換反應,被交換到樹脂上。
5.超濾法是利用因分子大小不同引起的擴散速度的差別來進行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