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5-20 共1頁
序 言
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千家萬戶幸福。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醫藥衛生人才是推進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維護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顯著成就,醫藥衛生人才規模不斷擴大,人才質量不斷提高,人才結構得到改善,人才效能明顯提高。2009年我國衛生人員總量已達778萬人,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1.75人、注冊護士1.39人、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 0.53人。然而,面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新形勢,尤其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新任務,以及國際人才競爭的新特點,我國醫藥衛生人才總量仍然不足,素質和能力有待提高,結構和分布尚不合理,政策環境亟待完善,特別是基層衛生人才嚴重短缺,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今后10年,是我國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深入發展,以及人口快速老齡化,將帶來新的挑戰;一些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還嚴重威脅人民群眾健康;環境污染、職業危害、食品與藥品安全等公共衛生問題進一步凸顯,使我國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任務更加艱巨,加強醫藥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迫在眉睫。因此,必須加快實施人才強衛戰略,突出我國醫藥衛生人才發展機制創新,完善醫藥衛生人才發展政策,推進醫藥衛生人才全面協調發展,為人民健康、國家強盛提供強大的醫藥衛生人才支撐。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落實我國人才強國戰略的總體要求,突出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大力推進醫藥衛生人才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實現醫藥衛生人才全面發展,為加快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供堅實的醫藥衛生人才保證。
(二)基本原則。
——促進發展,強化基層。按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要求,加強醫藥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為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夯實人才基礎。
——優化結構,提高素質。統籌不同所有制醫療衛生機構人才資源,優化醫藥衛生人才專業結構,改善醫藥衛生人才區域與城鄉分布;加強職業道德建設,進一步提升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
——完善制度,創新機制。營造促進應用型人才與研究型人才協調發展的政策環境,創造有利于醫藥衛生人才發展的新機制,調動積極性,激發創造力。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造就一支數量規模適宜、素質能力優良、結構分布合理的醫藥衛生人才隊伍,營造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為加快我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醫藥衛生人才資源總量穩步增長。到2015年,衛生人員總量達到953萬人,比2009年增長175萬人;到2020年,衛生人員總量達到1255萬人,比2015年增長302萬人,人才規模基本滿足我國人民群眾健康服務需求。
——醫藥衛生人才結構與分布進一步優化。到2020年,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達到2.10人、注冊護士達到3.14人、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達到0.83人;城鄉和區域醫藥衛生人才分布趨于合理,各類人才隊伍統籌協調發展。
——醫藥衛生人才素質與能力進一步提升。到2015年,初步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探索建立公共衛生專業人員規范化培訓和準入制度;到2020年,所有新進臨床醫療崗位的醫師均經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形成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專業人員規范化培訓和準入制度;高層次人才創新能力與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全國衛生技術人員繼續醫學教育覆蓋率達到80%,人才綜合素質、專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全面提高。
——醫藥衛生人才發展政策環境顯著改善。醫藥衛生人才培養開發、評價發現、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等制度和機制進一步健全,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政策環境更加完善。
國家醫藥衛生人才發展主要指標
指 標 |
單 位 |
2009年 |
2015年 |
2020年 |
衛生人員總量 |
萬人 |
778 |
953 |
1255 |
執業(助理)醫師 |
/千人口 |
1.75 |
1.88 |
2.10 |
注冊護士 |
/千人口 |
1.39 |
2.07 |
3.14 |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 |
/千人口 |
0.53 |
0.68 |
0.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