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7頁
41.為規范城市總體規劃審查工作,凡報國務院審批的總體規劃,其審查的組織形式為()。
A.由建設部牽頭建立有關省(區、市)、部、委組成的聯席會議
B由建設部牽頭建立有關部、委、局組成的部際聯席會議
C.由建設部辦公廳牽頭建立有關司、辦、局組成的聯席會議
D.由建設部牽頭建立有關部、委、局和邀請有關專家參加的審查會議
42.城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規劃設計條件中一般不包括()。
A.建筑高度B.停車泊位C開發期限D.開發單位
43.根據《水法》,水資源屬于()所有。
A.國家和集體 B國家C.集體D_誰開采歸誰所有
44.下面四個選項中,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兩個或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以共同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它們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是被申請人
B.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委托的行政機關是被申請人
C.行政復議第三人參加復議,不僅有利于保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利于簡化復議程序,有利于作出公正的復議決定
D.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申請人
45.城市規劃行政處罰的錯誤表述是()。
A.行政處罰是以對違法行為人的懲戒為目的,是對個人或者組織不履行法定義務的一種制裁,促使其下次履行,不再重犯
B.行政處罰既可對外,也可對內
C.行政處罰具有行為違法的確定性特點’
D.城市規劃行政處罰,是指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對違反城市規劃及其法律規范和規劃許可尚未構成犯罪的建設單位或個人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4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劇院、電影院、禮堂的觀眾廳安全出口的數目均不宜少于2個,且每個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應超過()人。體育館觀眾廳安全出口的數目不應少于2個,且每個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宜超過()人。
A.250;700~1000B.250;400~700C.350;700~1000 D.350;400~700
47.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管轄。
A.上一級人民法院B當地人民法院
C.人民政府專門部門D.當地公安機關
48.建設單位申請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應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供的資料中需包括()。
A.土地使用權權屬證件
B.土地出讓協議書
C.批準的建設項目建議書
D.城市用地規劃許可證
49.《城市規劃編制辦法》自()起施行。
A.1991年9月g etB.1991年10月1 el C.1992年1月1 N13.1992年8月1 H
50.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網中的地位分為()。
A。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和四級公路
B國道、省道、縣道和鄉道
C國道、省道、市道、縣道和鄉道
D.高速公路、快速公路、快路干道
51.陸地和水域的軍事禁區、軍事管理區的范圍,由()和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劃定。
A.軍事機關B.司令部C.軍事委員會D.軍區
52.下面四個選項中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城市規劃管理可以保障城市規劃建設法律、法規的施行和政令的暢通
B.城市規劃及其管理的任務,就是要不斷完善和拓展城市功能,不斷改善和優化人們的社會生活環境和自然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對物質、文化和環境的需求
C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D.城市規劃管理既是城市規劃的具體化,也是城市規劃不斷完善、深化的過程
53.城市規劃編制的主要依據不包括()。
A.以城市規劃和建設有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進行編制
B.以城市和地區的現狀條件和自然、地理、歷史特點為編制依據
C.以上一層次依法批準的城市規劃為編制依據
D.以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的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
54.城市用電負荷可分為第一產業用電、第二產業用電、第三產業用電和()等四類。
A.城市用地用電負荷B.城市建筑用電負荷
C.城市居民生活用電D.城市公共設施用電
55.古人云:“為政之本在于任賢”,這句古語說明()。
C.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統籌兼顧、相互協調、配套齊全
D.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
57.城市公共加油站的服務半徑為()km。
A.O.5~0.6B.O.6~O.7C.O.7~O.8 D.0.9~1.2
58.行政復議機關履行行政復議職責,應當遵循()的原則。
A.公平、公開、公正
B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
C.有錯必糾,有錯改之
D.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
59.舊區改建應遵循加強維護、合理利用、調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則,防止大拆大建,不加區別推倒重來,改建的重點地區應是()。
A.危房簡屋、設施簡陋、街巷狹窄、住戶擁擠
B危房簡屋、設施簡陋、交通阻塞、污染嚴重
C.房屋破舊、設施不全、交通不便、污染嚴重
D.房屋破舊、市容不雅、設施簡陋、交通不便
60.領導是一種上下雙方共同行為的過程,領導活動的主體是領導者,為使領導活動得以形成,只有被領導者接受()。
A.領導和指揮B指示和命令C.服從和指導D.指示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