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年底前,北京第一個限價房項目西三旗限價房最早一批住戶就能拿到新房鑰匙。目前,西三旗限價房四個地塊之一的“旗勝家園”已封頂。
在北京海淀一事業單位工作的小劉最近正為購買限價房而撓頭。他的戶口在海淀區,經過單位蓋章、社區服務站審核等一系列程序后,他可以參加海淀區限價房申購搖號了,卻“不幸”拿到了300多個備選號中的一個。按照制度,正選號選完房子后,如果仍有房源,備選號才可以挑選。
這次海淀區的限價房房源分別是小營的金隅家園、西三旗的旗勝家園和通州的大方居。小劉覺得很冤:“備選號前面排著2180多個正選號,而金隅家園和旗勝家園的房子只有1500多套。我們備選號可以挑選的,都是正選號挑剩的在通州的房子。絕大多數拿著備選號的人都不愿去通州住,只好棄購,這樣就算我們放棄一次機會。我們備選號和正選號一樣,都只有兩次認購機會。”
“我們兩次放棄后,就只好從頭再申請。申請一次實在太麻煩了,整個流程要走大概三個月。”小劉無奈地說。
購房人棄購“癥結”何在?
很多購房者都面臨著和小劉一樣的問題。10月份以來,經濟適用房、限價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成交量已經占據北京房地產市場的“半壁江山”,但隨著政府投入的加大,保障房體系的“重頭戲”——限價房卻開始面臨“滯銷”的風險。
日前,記者從北京市住房保障辦公室了解到,今年北京第二批保障性住房的搖號已全部完成,其中,1.4058萬戶限價房配售家庭的選房簽約過程中,有2794戶選房家庭放棄選房,棄選率達20%,棄購現象在朝陽、通州等部分區域尤為明顯。
朝陽區在10月份進行的限價房選房過程中,有將近1/4通過審核的家庭放棄選房。部分家庭因為經濟實力較弱,不得不放棄選房,但大部分家庭則是因為區域、位置、戶型等原因而放棄選房。有關部門電話回訪了放棄選房的家庭,他們的主要理由是“目前周邊商品房都在降價,擔心限價房也會跌價”。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表示,限價房是在房價上漲過快時出臺的臨時產品,但在房地產市場低迷、房價下行的背景下,部分限價房項目難免因價格優勢和地域優勢的削弱而受到冷遇。
北京市住房保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政府在調配第一輪房源時是按照房源相當于1:1的比例,房源共約2.5萬套(1.1萬套經適房和1.4萬套兩限房),而通過審核的是1.8萬戶,因此給市場造成“房多人少”的假象,這也影響了部分市民對限價房的認購意愿,但總量上不存在供過于求的問題。
長期研究保障房制度的一位專家指出,目前,在保障房交易市場,部分限價房項目的申購人數也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房源與申請人需求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供應房源的區域分布還缺乏針對性,正是這種分布的不平衡和供需的不匹配,造成了限價房制度運行中的種種矛盾。
比如,北京市建委給宣武區調配的第一批房源中有分布在通州及朝陽常營的限價房房源,放棄這兩個項目的比較多,而位置相對靠近中心城區宋家莊的限價房項目,則不存在棄購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