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發現,地鐵這個公共交通工具成了小產權房推銷者的最愛。這些推銷人員明目張膽地吆喝道,“小產權房,20萬一套,可以貸款。”
市場發現
地鐵推銷,招搖過市
“他們就這么擠來擠去,嘴里還吆喝著。”羅小姐在地鐵上向記者抱怨道:小產權不是非法的嗎,怎么就沒人管呢?
記者看到,縱然推銷者極力推銷,但多數人并不買賬,可這心里的小九九卻算起來了,乘客羅先生就反映,沒想到小產權房如此招搖過市,價格便宜三分之二不說,對小產權也是明說不誤,還特意留下電話,聲稱看房隨時聯系他們。難道“小產權”要轉正了?
此前也確實有報道稱,北京商品房市場有兩成被小產權房占據,尤其是通州、順義、昌平、懷柔等交通較方便的遠郊區,小產權房更是成了能說的秘密。記者以“小產權房”為題在百度上輸入搜索后也吃了一驚,頭條竟然是“找小產權房上安居客,海量真實房源信息”隨后還有多個相關的廣告推銷類網站。可見小產權房雖然被明文禁止,但卻離奇地活躍于市場。
深入調查
宣傳抽獎排號小產權房“偷師”正規盤
記者調查后發現,當下的小產權房與印象中的有了很大的改變。居然也學會了適應市場潮流,一改以往質量差、交通不方便、缺乏配套設施、沒有物業管理等諸多問題,換了身行頭,有模有樣地學起了正規開發商的營銷模式。在規劃設計、園林水系、商業配套、交通便捷等方面都采用與大產權房雷同的、較正規的運作模式。
通州區張采路上的“觀瀾湖”社區就是一個小產權項目,在宣傳推廣時卻打出了“極致水景270度環繞項目,10步之內即可親近自然”、“便捷交通,五分鐘到達地鐵土橋站,20分鐘到達國貿”、“高端享受,干掛石材,不算入購買面積的6米挑高大廳,盡顯奢華高貴”等極具吸引力的字眼。個別“先進者”甚至把正規樓盤開盤時的業主抽獎、千人排號活動也納入其中,儼然一副回饋業主的架勢。說它是邯鄲學步也好,東施效顰也罷,反正這些穿上“馬甲”的小產權房一經包裝更是極力地靠近市場。
該樓盤銷售人員稱,樓盤剛開盤不久,目前均價4200元/平方米,周邊超市、幼兒園和成熟的商業配套一應俱全。在被問到小產權房的風險時,銷售人員自信地說:“周圍入住的也都是小產權房,沒人會真來拆,而且我們一點也不愁賣!今天就已經賣了4套了。有時候團購十幾套的情況也是有的。”并且他們還聲稱并不忌諱告訴購房者房子是“小產權”,甚至可以幫著辦按揭貸款。
專家觀點
小產權房也是樓市晴雨表規范還要靠政府
小產權房銷售情況就如同樓市的晴雨表,據了解,2004年至2008年,是小產權房建設銷售的高峰期,其間,也正好是正規商品房價格開始飆升的階段。如今小產權房的再此興風作浪也正是樓市在高位徘徊的階段。由于未繳納土地出讓金及相關稅費,給國家造成了較大損失,同時干擾了市場正常秩序,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隨著政府對保障性住房投入力度的加強和商品房市場的發展,小產權房已被定義為違法建筑。
事實上,政府相關部門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小產權房的打壓。據了解,從2007年起有關解決小產權房的法律法規陸續出臺,國土資源部也多次明確表態和重申,小產權房屬違建,要求叫停各類小產權房。北京市國土資源局相關人士也表示,已對小產權房展開嚴查,堅決予以清理。因此,受價格誘惑而購買小產權房的客戶,即便一時節省了購房費用,但未來可能面臨的不僅僅是產權歸屬問題,能否保留住這些違法的小產權房建筑都需要畫個問號。
中國人民大學土地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嚴金明教授曾表示過,政府關于小產權房的政策很明確,但在具體執行中是“雷聲大雨點小”,這樣就可能帶來一種反效果,開發商存在僥幸心理,敢于去冒政策風險,老百姓由于正規商品房價格太高,因此在開發商和銷售人員的忽悠下,愿意購買小產權房。
處理小產權房本身就是個棘手的問題,在通州、懷柔、昌平等區縣,小產權房與擁有大產權的商品房混雜在一起,居民已入住多年,社區發展完備,這更為解決小產權房的問題擺出了一道難題。然而這歸根到底還是表面上的“治”,真正解決不但要治還要理,需要從根入手。只有政府加強嚴格管理,規章制度落實到實處,并且加大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力度,遏制非正常的房價增長,解決中低收入群體的居住問題,小產權房才會真正被丟入歷史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