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流轉已成為農村改革發展的重點之一,土地流轉會給農民帶來什么切實的好處?流轉過程中農民的利益如何受到保護?這是目前農民階層最為關注的話題。
土地流轉會給農民帶來切實利益
隨著農村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就業機會的增多,許多農民不愿再單純依靠種地獲取收入,而是選擇外出務工。這部分農民可以通過轉讓土地獲得資金,從而更好地在城市經商、創業、安家等。
繼續留在農村的農民,則希望手中擁有更多的土地,搞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土地流轉可以使更多的資本進入農村,通過收購或租用土地進行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建設,從而提高農產品的市場交易效率,降低農業市場成本。同時,繼續留在農村的農民還可以通過土地承包權入股農業企業,取得土地租金與分紅收入。著名"三農"學者、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嶸教授坦言,土地流轉一方面有利于土地相對集中,實現規模化經營,另一方面從土地轉讓中獲得財產性收入,有利于資本積累,可促進農民向城市流動。
此外,隨著土地流轉的進行,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會進入城市,將加快城市化進程,同時也會為城市的發展帶來更多勞動力。
土地流轉后失地農民不會失去保障
土地流轉后會暫時成為失地農民,一旦把轉讓土地獲得的收入花完,又沒有一技之長,在城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怎么辦?即便找到工作,很多時候無法享受到和城里人同等的待遇,怎么辦?這是許多農民面對土地流轉表達出的憂慮。
對于這個問題,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 土地流轉不會影響新生人口分地
在農村新生人口出生將會分配土地,許多農民擔心土地自由流轉后會不會影響新生人口分地?對此“三農”問題專家桂曉琪坦言,土地流轉不會對農村新生人口出生分地產生影響。桂曉琪說:“因為對于農民| 土地流轉探索:天津、成都巧用宅基地
在四川災后重建中,成都市推出了一種"聯建"政策,城市居民可以到農村和農民聯合建房。即符合規劃原址重建和集中自建的受災農戶,可用自家的宅基地,吸引社會資金聯合建房。 天津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圍繞破解土地和資金雙重約束的難題,在廣泛征求農民意愿和大量調研基礎上,推出以"宅基地換房"加快小城鎮建設的辦法,并在"十二鎮五村"開展試| 對于未來宅基地流轉是否將放開的問題,業內人士指出,所謂的土地流轉是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而不是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部部長韓俊坦言:"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要牢記三個‘不得’||土地估價師|,即不得改變農村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的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關于土地征用,國家會嚴格區分公益性用地和經營性用地。因此農村用地轉為城市用地將更加收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