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深化城鄉統籌進一步提高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的意見(試行)》,為我市早日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指明了方向。其中,對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起著支撐性作用的農村公路,無疑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昨日,記者從市交委獲悉,為進一步加快新農村路網建設步伐,我市已出臺《關于加快成都市農村公路發展實施意見(試行)》,提出我市將在“十一五”期間完成“六大工程”,構建起較為完善的農村運輸網絡。
市交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04年7月,累計投資18.5億元,全市新改建6700余公里的村村通水泥(瀝青)路工程宣告完成,實現了階段性目標,為我市新農村建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村村通工程的實施,對我市縮小城鄉差距,改善農村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貧困地區扶貧開發和農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不過,盡管實現了村村通,我市農村公路在路網結構、技術等級、通達深度等方面與城鄉一體化總體布局、城鎮發展新的規劃、新型社區建設、農民集中居住、產業集中發展等新的要求還存在發展不足的問題。為此,我市“十一五”農村公路建設規劃提出,“十一五”期間,全市農村公路建設計劃總投資84億元,到2010年,完成“六大工程”,新改建農村公路4000公里(其中新建1300公里、改建2700公里);二級公路以上的高等級公路比例提高到總里程的20%以上。構建與我市城鄉一體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較為完善的農村公路運輸網絡。
據介紹,《意見》所要實施的六大工程分別是:
鄉鎮外聯路雙百工程
根據規劃,到2010年,我市將在基本完成優先發展重點鎮對外通道和過境公路建設的基礎上,新建360公里、改建1000公里,全面改造二、三圈層鄉鎮的對外通道,實現“雙百”目標:平壩區鄉鎮通達雙向四車道公路并與市域干線公路連接(由目前的65%達到100%);丘陵區鄉鎮通達雙向雙車道公路并與市域干線公路連接(由目前的67%達到100%)。全面提升我市縣鄉公路技術等級,完善縣域干線路網,加快城鎮化進程。
兩區外聯工程
結合新型社區和產業發展區的建設規劃,到2010年,我市將新建760公里、改建1700公里新型社區、產業發展區對外通道,力爭實現新型社區和產業發展區至少有一條雙車道等級公路與主干道通達,從而引導農民集中居住,促進產業集中和規模化發展。
改渡為橋工程
“十一五”期間,我市轄區內原有的43個渡口將被全部改造為橋梁,同時新建公路橋20座,人行橋11座,保障涉水區域群眾的出行安全和出行方便,消除交通瓶頸和交通隱患。
交通扶貧工程
為進一步促進貧困村和發展緩慢村的交|考試|大|通發展,方便村里的農民進城,規劃提出,將繼續實施“扶貧工程”,提高農村公路的深度和覆蓋廣度。按照“標準適宜、保障通行”的原則,逐步解決全市貧困村和經濟發展緩慢村對外交通問題。
全覆蓋管養工程
農村公路的建設對帶動農村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村公路的養護同樣不可忽視。規劃提出,我市將建立符合成都實際的農村公路管理體制和養護機制,做到“投入到位,有路必養,管養規范”,實現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率達到100%.
客運網絡工程
加快農村客運基礎設施建設,“十一五”期間擬建成450個各級客運站點,基本實現鄉鎮有等級客運站,行政村有簡易站。同時,完善中心城至衛星城、縣域中心至重點鎮的公交網絡,大力發展縣縣之間的客運線路,加大農村客運線路公交化改造,實現公交網絡覆蓋全市所有鄉(鎮)及90%以上的行政村,農村客運通達率達到100%的線網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