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回歸祖國十周年之際,連接粵港澳三地的港珠澳大橋工程于12月15日上午在廣東珠海正式開工建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席開工儀式并宣布工程開工,與粵港澳代表、工程建設者和當地群眾共同見證大橋開建的歷史性時刻。他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改善發展環境、增強發展動力,形成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李克強現場聽取了國務院有關部門關于港珠澳大橋工作情況匯報。他說,港珠澳大橋是連接粵港澳三地的超大型交通基礎設施,也是舉世矚目的重大基建工程。粵港澳三地民眾對港珠澳大橋充滿著期盼,三地政府為促成這一工程付出了辛勤努力。大橋的建設,不僅是香港、澳門和珠三角地區應對危機、拉動投資、提振人心的措施,而且將進一步密切香港與澳門之間、港澳與珠三角地區之間,進而與廣大內地之間的聯系,對于改善珠三角地區投資環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拓展經濟發展空間,促進內地和港澳經濟緊密合作與融合發展,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李克強指出,港珠澳大橋的開工,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建設好這座世界級的跨海橋梁,是祖國和人民賦予的歷史責任與崇高使命,是對各方協調配合能力的重要檢驗。我們一定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通力合作,團結拼搏,開拓創新,使港珠澳大橋成為珠江三角洲現代化的標志性建筑,成為內地和港澳基礎設施合作建設的典范。
2009年10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批準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港珠澳大橋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的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關鍵性工程,由粵、港、澳三地政府合作共建。
港珠澳大橋工程包括海中橋隧工程、港珠澳三地口岸、港珠澳三地連接線等三項主要內容。橋隧工程起自香港大嶼山,穿(跨)越珠江口航道,止于港珠澳口岸人工島,全長35.6公里,其中,采用隧道方案6.7公里,其余路段約22.9公里采用橋梁方案。大橋主體工程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壽命為120年,可抗八級地震。大橋將于2015年至2016年建成。大橋建成后,將形成連接珠江東西兩岸新的公路運輸通道。整個工程預計投資720多億元。口岸采用“三地三檢”模式分別由各方建設、各自獨立管轄。由于海上總長達35.6公里,包含隧道、橋梁、人工島等多種結構形式,加之大橋所處的伶仃洋海域,水域環境較為復雜,港珠澳大橋將是中國交通運輸史上技術最復雜、環保要求最高、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 來
為實現橋隧轉換和設置通風井,主體工程隧道兩端各設置一個蠔貝造型的海中人工島。除了藝術氣息濃郁的“Y”形外觀和人工島,大橋還擬設白海豚觀賞區和海上觀景平臺。旅客可以在大橋觀景區盡情欣賞優美海景,觀看白海豚夢幻般的游弋。
有關專家表示,港珠澳大橋建成后,將大大改善目前的三地交通格局, 開創粵港澳合作新格局,其中,珠海至香港的公路交通將由三個小時縮短至半個小時,“香港上班、珠海居住”的夢想將會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