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一曲“見個面面容易拉個話話難”的信天游,道出了平涼人民行路難的苦處與酸痛。日前,平涼公路建設捷報頻傳,馬安路、莊蓮路等公路建設項目建成通車,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9119公里。公路建設為平涼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平涼旅游、金果、煤電、紅牛四大品牌支柱產業依托公路走向了國內和國際市場。
長期從事煤炭外運的張師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等級公路改造給他帶來的好處,他說:“以前翻越關山時,山高坡陡氣溫低,又是砂土路,簡直就像是過鬼門關,2006年關山隧道修通后,比以前節省2個小時,安全系數高了,貨拉得多了,油也省下了。”
平涼公路建設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省公路路網建設的成果。“十一五”以來,省交通運輸廳、省公路局充分認識到我省公路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加快路網改造步伐,努力提高我省公路路網服務水平,先后開工建設和續建路網改造公路31條1464.8公里,建成21條921.46公里,累計完成投資19億元。2009年,省公路局采取省地聯建的方式,多方籌措資金,共新建、續建路網建設項目27項,總投資10.5億元。其中,會宕路、祁家黃河大橋、阿克塞至柳城子溝等項目正式建成通車,折達公路和敦當公路等5條二級公路開工建設,公路路網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為提高我省區域路網的技術標準,省公路局根據項目數量多、任務重、時間緊的實際,實行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將質量終身責任制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始終,實行嚴格的自檢、互檢和交接檢制度,并組織專業檢測機構對建設項目進行巡回檢測,形成了人人抓質量、人人管質量的良好局面,質量管理做到了嚴、細、實。與此同時,努力建設“陽光工程”,強化資金監管,落實安全責任制,確保資金安全和生產安全,保障了公路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
以通縣路、工礦路、旅游路、出口路為主的區域路網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動脈。目前,不斷發展的區域路網進一步改善了當地投資環境,加快了我省對外開放的步伐,促進了人流、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快速流動。同時,還帶動了鋼鐵、水泥、瀝青、砂石等行業的發展,促進了當地農民群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