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2頁
今年以來浙江、廣東等地頻發的血鉛超標事件,引起社會對鉛蓄電池行業的強烈關注,該行業整治亦成為今年全國環保專項行動首要任務。8月2日,國家環保部公布了全國鉛蓄電池行業的排查和整治結果。廣東有191家鉛蓄電池企業,位居全國各省份第三;目前全省84%的企業被停產整治或關閉。
這是環保部第一次向公眾公開一種類型的污染企業的全部信息。
今年3月,國家環保部、發改委等9部門將鉛蓄電池企業的整治作為今年環保專項行動的首要任務,要求對鉛蓄電池行業企業進行徹底排查,全面整治環境違法問題,并在7月底前公布轄區內所有鉛蓄電池企業(加工、組裝和回收)名單,接受社會監督。
環保部通報稱,截至今年7月31日,各地共排查鉛蓄電池生產、組裝及回收(再生鉛)企業1930家,其中加工生產企業639家,組裝企業1105家,回收企業186家;取締關閉583家、停產整治405家、停產610家,在產252家企業,80家在建,被關停的企業占82%。
根據通報,鉛蓄電池企業最多的是江蘇省,有484家,浙江省有328家。廣東以191家企業名列第三,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其中廣州34家、佛山28家、江門23家。
環保部表示,從督查情況看,各地鉛蓄電池企業仍存在規劃布局凌亂、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工藝技術水平不高、污染防治設施不完善、企業管理水平較差等問題,個別地區對鉛蓄電池整治工作認識不足、整治工作力度有待加強。
省環保廳透露,今年2月至5月,我省兩次組織對鉛蓄電池企業開展專項排查。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實際排查鉛蓄電池企業191家,其中27家企業被取締關閉或搬遷轉產,134家企業處于停產整治或停產狀況,3家企業在建,27家企業在生產,被關停企業占84%。
被停產或取締的企業主要存在衛生防護距離不足300米、污染治理設施不符合要求“三同時”和環評程序不完善的問題,其中衛生防護距離不足的問題占了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