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2頁
出路有二:要么轉移,要么升級
環保倒逼門檻提高或淘汰七成企業,專家建議
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后廣東鉛蓄電池行業的準入門檻將進一步提高。專家分析認為,一系列嚴格的環保舉措向鉛蓄電池行業重拳出擊,將倒逼該產業升級和重新布局。
2010年,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鉛蓄電池生產國,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1/4,預計到2015年鉛酸電池產值將達到700億元。目前國內鉛蓄電池生產企業水平相差很大,有的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線,也有的仍然是手工作坊式的落后工藝,規模以上企業不到200家,小型企業占90%以上。這種情況在廣東也很突出,有相當多企業產能低于10萬千伏安時/年甚至不足1萬千伏安時/年。排查中一些大型的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問題較少,出問題的集中在民營小企業上。
省環境監察局負責人透露,行業的準入門檻將來還會提高。“今后新項目的準入門檻可能會提高到產能50萬千伏安時/年,以此淘汰規模小、工藝落后的企業”。廣東現有鉛蓄企業只有不到20家能達標。而對現存的企業,江浙等省份已出臺規定,要求產能不足25萬千伏安時/年的企業全部淘汰。“廣東也準備參照這個指標”,這意味著有超過7成的企業將淘汰。
重拳整治引發行業陣痛,但也有不少行內人士認為,本次全國整治行動為加快產業整合創造了最有力的契機。省環境監察局人員說,目前,防護距離不足而停產的企業,只能采取調整生產工藝、搬遷員工宿舍、或者整體異地搬遷三種辦法來解決。如果不加快轉移和升級步伐,繼續密集布局于珠三角,恐怕很多企業難以為繼。專家表示,加快產業轉移,進產業園整合提升的做法,可望解決這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