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程建設中的地形圖應用
(一)繪制地形斷面圖
在進行道路、隧道、管線等工程設計時,往往需要了解兩點之間的地面起伏情況,這時可根據等高線地形圖來繪制地形斷面圖。
在地形圖上作起、終兩點的連線,與各等高線相交,各交點的高程即各等高線的高程,而各交點離起點的平距可在圖上用比例尺量得。作地形斷面圖時,在毫米方格紙上設定縱、橫軸線,以橫軸方向表示平距,以縱軸方向表示高程,按各交點的平距和高程繪制出斷面圖。為了能很明顯地表示出地面的高低起伏,斷面圖上的高程作圖比例尺可以比平距作圖比例尺大5~10倍。
(二)確定地面匯水范圍在設計道路、涵洞、橋梁、排水管道等工程中,要知道將來通過這些工程建設的最大雨水流量,因此需要確定地面匯水范圍。匯水范圍的邊界線是一系列分水線連接而成。根據山脊線是分水線的特點,例如圖13-8-2的地形圖所示,將山頂B、C、D、…H等沿著山脊線,通過鞍部,用虛線連接起來,即得到橋涵A的匯水范圍。

(三)平整場地
平整成水平場地時,可按設計水平場地的高程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內插出該設計高程的等高線,此即填、挖邊界線,原地面高于該等高線的即為挖方區,低于該等高線的即為填方區。再在地形圖上作2cm的方格,求出各方格頂點的高程,按與場地設計高程的高差,求得各方格頂點的填、挖數值;最后可求得填、挖土方量。
平整成指定坡度的傾斜面場地時,按傾斜平面的等高線是一組等間距的平行線的原理,在地形圖上可作出這組設計的平行線,各平行線與原地面等高線相交之點相連,即為填挖邊界線,據此確定填方區與挖方區。以后計算類似于水平場地的平整。